八下数学教学视频|解读数学教学的人文形态与功能

时间:2012-05-09 来源:教学教研 点击:

八下数学教学视频|解读数学教学的人文形态与功能

  钱学森认为:科学与人文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缺一不可。传统的数学教学把丰富复杂、动态变化的教学过程简约为“明算理,重练习”的特殊认识活动,导致数学课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机与乐趣。新课改倡导课堂不只是儿童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场所,更是儿童展示个性、发展智慧、经历生命成长的大舞台,要充分关注人的精神滋养,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因此,我们要冲破“纯数学课”的模式,建构一些新意义条件下的数学教学。本文从“人文”的第三只眼来看一看,数学课还可以怎样设计?作为一种文化的数学:品味数学魅力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数学知识总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获得发展的,我们的数学教育应当充分挖掘数学的文化内涵,努力还原、再现这一过程,可以使数学教学不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而是生动的文化交流,从而使学生领悟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体验到科学的数学知识所蕴涵着的巨大的人文力量。 第一层次:将文化作为数学教学的背景,通过文化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如讲加减法时,可介绍我国的长征系列火箭,由于一级火箭推力不够,三级连加起来,推力能把人造卫星送上天;同时火箭外壳逐级脱落,减轻重量,又是连减法。讲到圆周率,可以介绍祖冲之的研究成果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还可介绍1996年初电脑已算42亿多位,还尚未发现它的数学排列究竟有没有规律。讲到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介绍古埃及数学家法列士,利用在阳光下,人的影子与身高相等时,测出金字塔高度的故事,讲到圆柱体积计算时,可介绍发明家爱迪生在灯泡壳中灌满水再将水倒入圆柱形量杯中,从而测出灯泡壳体积的故事,讲到统计图,可以将最近美伊战争中各国伤亡人数制成统计图,看学生有什么想法和建议。一次有趣的课堂实验,一个简短的科学典故,都可以给数学教学带来浓郁的文化气息。 第二层次:将数学教学与文化活动融合一体。 1、在再创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发展过程,是文化交融的结果。 数学知识并非亘古不变,而是一个自然客观的需求和人类进步的产物。如某教师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创设了富有文化品味的几个步骤:⑴从“分饼”开始教学,把1块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得几块?在已经学过的数中,有没有可以用来表示“一半”的数呢?体验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⑵饼有如下各种各样的形状,怎样分别图示它的一半? ⑶如果画一条线段表示1块饼,怎样分别图示它的一半? ⑷如果用不同的图形表示1块饼,图示它的一半的方法有哪些共同点呢?(①平均分;②分2份;③取1份) ⑸请你尝试创造一个表示“一半”的数学符号,这个符号必须体现上述三个共同的特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达成共识。 ⑹教师组织评价:历史上曾经创造了各种表示“一半”的面积符号,如1/2,1:2,1P2, 这个过程,学生不仅建构了 2、在新知引入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中充满审美情趣。 如教学“比的意义”,一位老师这样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长方形。 师:看看这些长方形,你觉得其中哪一个长方形最美?请你把它选出来。问题一出,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很多同学选出了②、④和⑤号长方形。 师:其实,早在一千多年前,德国心理学家费布纳也做过这样一个类似的实验。结果选出的居然也是这几个长方形。那这些长方形为什么会被大家公认为最美的,其中的奥秘到底在哪儿呢?学习了比的认识后,相信同学们会很快明白的。 这里,教师别具匠心地从“比”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黄金分割”原理入手开始教学,学生接受的不只是知识的形成,更是美的薰陶。 3、在应用练习中,体现多元文化价值观念。 如教学“平均数问题”,教者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 ⑴甲公司人均年收入25000元,乙公司人均年收入20000元,你想去哪家公司应聘,为什么?(大多数学生选择甲公司) ⑵看了下面内部工资结构表,你又有什么想法? 甲公司 总经理 70000元 副总经理 30000元 职员1、2、3 15000元 职员4 5000元 人均收入 25000元 乙公司 总经理 20000元 职员1 20000元 职员2 21000元 职员3 19000元 人均收入20000元 生1:我上当了。我想选择乙公司。 生2:我还是选择甲公司,因为在甲公司发展后,有希望拿高薪,而在乙公司干得再好,也拿不到高薪。 生3:我想在乙公司干几年职员,积累经验后再跳槽到甲公司做总经理。 生4:工资待遇不是我唯一考虑的因素。我还要看跟我的专业、兴趣以及发展前途结合起来考虑。 这里教者原先只想指出“平均数”的陷阱,说明平均水平不代表个别水平。但学生的不同想法显现了开放社会中多元的文化价值观念,我们应当尊重这种选择。 作为一种情感的数学:丰富人文关怀 卡特金说过:“未经过人的积极感情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遗忘。”其实,数学、运算符号、几何图形、公式、定理等这些数学的构成要素都源于人们的生活,原本是有感情色彩的,只不过把它们抽象成数,负载于教材后感情色彩就暗淡下去,数学教师应致力于还原其感情色彩,不只是数学学习的需要,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一层次:让数学有趣、好玩。 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等形式,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喜爱之情。这种喜爱多是一种外在的附加。不再举例。 第二层次:让情感融于数学教学活动。 1、带着情感去创造。 如学习完“平面图形的知识”后,让学生利用圆、三角形、长方形、线段等简单的线条创造出尽可能多的物品。这些物品在孩子的眼里都是有生命的。 路灯 雨伞 球拍 初升的太阳 2、带着情感去体验。 如教学活动课“惊人的发现”,学生算出了全扬州市一年需要的快餐盒,但还没有真正具体的感受。教师这样设计: 比较1:把扬州市一年使用的快餐盒堆起来,相当于一架飞机高度的61倍。 比较2:把扬州市一年使用的快餐盒堆起来,相当于世界最高峰的74倍。 比较3:把扬州市一年使用的快餐盒堆起来,相当于东方明珠电视塔高度的1300倍。 比较4:把扬州市一年使用的快餐盒堆起来,早就把天安门广场都堆满了。 想一想:如果全省、全国都把吃剩的快餐盒乱扔,将会有什么样的情况? 学生们被自己计算出来的结果惊呆了,由此切身体验到环保的重要意义,在课外环保实践活动中也增强了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3、带着情感去理解。 如教学活动课“鸡兔同笼”时,我给学生讲:用假设法,假如兔子只有两条腿。学生始终不能理解,可爱的兔子有4条腿,怎么会变成两条呢? 有一位老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这样引导:全体小兔子提升前面两条腿,全体立正。这样,小兔子和鸡的腿就一样多了。 在这里,教者褒含“童心”,看到的是活生生的“人”的真情实感。 作为一种生活的数学:提升生活价值 数学是一种工具。数学本身是人为的,是开放的,是丰富多样的,一句话,数学是为人所用的。但在我们的扭曲的数学教育中,不是数学成为人的工具,而是数学教育使人成了数学的工具,成了解题的工具,特别是成了寻求唯一答案的工具,因此,数学要应用于实际,再返回来指导生活,让人学会生活,学会生存。 第一层次:引入生活情境,丰富练习形式。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习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从而丰富学生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也不再举例。 第二层次: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1、在生活的情境中学会批判思维,保持人格的独立性。 一位数学教育家做过一个实验,他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目:河的一边,有一群牛和羊,其中牛18头,羊42头,一位船工要用船将这群牛和羊运到河的对岸,问船工的年龄有多大?使人感到惊讶的是,绝大部分同学有答案,而且大部分同学的答案是相同的,60岁。这个事例充分说明:数学教学的机械训练影响到的不只是思维的发展,而是阻碍了创新精神和独立人格的养成。 在我们的解题中,每一个数据都是有用的。而在生活中,往往先要确定哪些因素,哪些数据对事情有影响的,再可以确定解决方法,选择合适的数据。有一位教师这样设计了一个环节:算式与结果找朋友,其中有一个小朋友手持的结果没有与之配对的算式。这位同学只好站在讲台前,并且没有随便的找一个算式,而是坚持站在上面,教者适时表扬了他。这个孩子坚持的结果实际上是他独立人格的作用。这对孩子今后的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2、在问题情境中开放学生的思维,增强适应性。 生活中有许多问题是开放的,需要从不同角度出发理解,教者要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这种适应能力。如教学《认数》中“想想做做”:小明家和冬冬家都在太平路上。小明家距少年宫3000米,冬冬家距少年宫5000米,求他们两家可能相距多远?教者用三个小纸片,写上明明家,冬冬家,少年宫,再用两根细绳子,一根50厘米,一根30厘米(代表两家据少年宫的距离),把它们按明明,少年宫,冬冬的顺序拴起来,让孩子摆弄摆弄,使学生发现在同一直线上有两种可能:①小明家、冬冬家在少年宫的同侧。5000-3000=2000(米)②小明家、冬冬家在少年宫的两侧。5000+3000=8000(米)而当小明家、冬冬家、少年宫不在同一直线上时,两家间的距离则在2000米和8000米之间。我们体会到不仅是解决数学问题要多角度,生活中的问题也要全方位,多侧面,多角度的去看。这样解决问题的途径就会多一些。多经历这样的思维训练,学生也就能自觉的在生活中广泛关注,灵活适应生活的变化。 3、在实际应用中感受数学的力量,培养数学意识。 如学习了圆周长之后,一老师这样提问:有地球和一个西瓜,假设在地球赤道上缠一根橡皮筋,同时在一只西瓜的最大横截面上也缠一根橡皮筋。如果将地球和西瓜的半径都加长1米,那么缠在地球和西瓜上的橡皮筋都将拉长,请问:哪根橡皮筋被拉长的辐度大? 学生想象中当然是缠在地球上的橡皮筋拉得长,但实际上是一样的。假设地球半径为R,西瓜半径为r,经过计算,地球和西瓜都增长2Π(R+1)-2ΠR=2Π(r+1)-2Πr=2Π,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巨大力量,使他们更会理性地去思考、辨析。 叶澜先生说过:“教学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共同体的交往,要求在交往中富有人文气息,每个参与的教学活动的人,应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特别是精神上的满足。”如果教者从超越数学本身的视角去思考教学,我们就不必担心人文精神的失落了。

八下数学教学视频|解读数学教学的人文形态与功能

https://m.oubohk.cn/shuxue/23172/

推荐访问: 高中数学教学视频 数学教学论文

扩展阅读文章

教学教研热门文章

教学教研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京ICP备15015689号 返回顶部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