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伴性遗传解题技巧生物:生物解题技巧

时间:2013-04-01 来源:理综高考真题 点击:

【生物伴性遗传解题技巧】生物:生物解题技巧

         一、选择题审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1. 提倡“两遍读题”

  第一遍,快速阅读,抓关键词;第二遍,放慢速度,缩小范围。限定(主语、条件、要求、特征等)。

  例1、(2007天津卷理综卷第4题)下图表示玉米种子的形成和萌发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叙述是(    )

  A. ①与③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不同

  B. ①结构由胚芽、胚轴、胚根和胚柄四部分构成

  C. ②结构会出现在所有被子植物的成熟种子中

  D. ④过程的初期需要添加必需矿质元素

  解析:读第一遍,明白①、②、③、④所表示的意思,①代表胚,②代表胚乳,③代表珠被,④代表种子的形成和萌发。如果我们不读第二遍,在考场紧张的气氛中,一般不太明白题意。读第二遍,明白答案的四个选项是对①、②、③、④所表示的意思的表述。B选项,没有胚柄,而应该是子叶;C选项,胚乳只出现单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D选项,④过程的初期主要是种子的萌发,这个时候种子不能吸收利用矿质元素;A选项,①存在于受精作用中,基因型由精子和卵细胞组合而来,③的基因型直接来自于亲本,可能不同。答案:A

  技巧诠释:有些选择题表述、逻辑等方面稍微复杂一点,读第一遍一般不太明白题意。如果我们采取两遍读题,通过抓关键词,从题干的主语、条件、要求、特征等方面进行限定,在结合答案选项,就能比较准确地明确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点、目的及能力要求等。

  转 载请注 明出处:天 星教育 试题 调研《考前 抢分必备》

  2. 掌握“错误原理”

  “知识错误”排第一,“逻辑错误”排第二,“表述错误”排第三,“与题干要求不吻合”。排第四。

  例2、(2008四川理综卷第3题)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牧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解析: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相反,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呈相反的关系。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可能会使杂草等其他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导致抵抗力稳定性降低。B选项,提高了牧草的产量,并未丰富其物种,营养结构、群落结构等并没有变复杂。属于知识性错误,当然,也涉及表述性错误。答案:B

  技巧诠释:在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中,这类“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试题将近了选择题的一般以上。其实,对这类试题来说,只要我们掌握“错误原理”,明确“知识错误”是不可原谅的错误,“逻辑错误”、“表述错误”的迷惑性较大,有些答案选项是正确的,但是与题干要求无关,也就能轻松作答了。

  3. 启用“对比思维”,有时候用“已知”推导“未知”

  采取先对比、后排除思维,表格、图表以及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常常存在对比关系,通过对比后,一般都可以剔除有的选项。如果出现一些未知的知识或者选项,采取用已知的知识对比、排除后,推导出未知的知识或者选项正确或是错误。

  例3、(2007天津理综卷卷第6题)某植株成熟叶正常,部分幼叶出现病态,用Ca(NO3)2根部施肥后幼叶恢复正常。下面是施肥后根尖成熟区细胞吸收Ca2+、NO-3和H2O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解析:从题干描述来看,“部分幼叶出现病态,用Ca(NO3)2根部施肥后幼叶恢复正常。”说明植株缺乏Ca,而不缺乏N元素。所以,施肥后根尖成熟区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情况应该为:Ca2+的吸收逐渐增加后达到平衡(载体有限),去掉D选项;NO-3的吸收基本不变,去掉B选项;H2O的吸收由于收浓度的影响,吸收情况应该是先减少后增加,在趋于平衡,去掉A选项。答案:C

  技巧诠释:图表类,特别是表格和坐标图类选择题,常常需要我们启用“对比思维”,注意横向对比、纵向对比,甚至多方向对比,进而找出合适的选项。而针对有的选择题涉及到新材料、新情景、新知识等新内容的情况,我们要用“已知”推“未知”,即,如果三个已知选项都是错误的,那那个未知的选项就应该是正确的;如果两个已知的选项是错误的,那个未知的选项是错误的,那另一个选项就是正确的。

  4. 注意一些生物学科特有的“潜规则”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特点,都有一些特有的“潜规则”。当然,生物学科也有一些特有的“潜规则”。比如,验证性实验试题的结论一般要求与教材上的正面知识一致;课本上出现过的遗传性状(遗传病)要依据课本书写和推导;“遗传类型”没有特别指明的情况下指的是“表现型”;遗传系谱图推导中没有说明“有病”指的就是“正常”等等。

  例4、用放置太久的洗碗水做水质污染实验时,不能使0.01%亚甲基蓝溶液褪色,其合理解释是

  A。溶解氧太低,好氧细菌已死亡                B。亚甲基蓝溶液浓度太低

  C。好氧细菌大量繁殖                          D。溶解氧太多

  解析:0.01%亚甲基蓝溶液是活体染色剂,不影响生物(细菌)的正常生理活动。好氧性细菌可以在洗碗水中大量繁殖,将蓝色的亚甲基蓝阳离子吸收到细菌细胞内,从而使0.01%亚甲基蓝溶液的蓝色褪去。故人们常利用亚甲基蓝作为指示剂,根据蓝色的褪色程度来鉴定水质的污染(检测好氧性细菌的相对数量)程度。当洗碗水放置时间过长时,水中溶解氧太低,好氧性细菌死亡,就不能进行有效地鉴定。同学们应该掌握指示剂变色的原理,注意水污染可能产生的影响及水体自身净化所发生的变化。这些实验知识都要求与课本的正面知识(原理、操作、现象、结果、结论等)一致。答案:A

  技巧诠释:在解答一些特殊选择题的时,我们除了掌握相关知识外,还要注意一些学科特有的或者某些知识点特有的“潜规则”。只有在考虑了这些“潜规则”和知识陷阱的前提下选择出来的答案才能不被某些选项的迷惑。当然,有些同学或许会问:“那有那些潜规则呢?”,这个需要同学们慢慢去收集和整理。只有这样,你们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5. 几种常见的选择题解题技巧

  Ⅰ. 认真审阅题干,确定解题思路。

  选择题的题干属于已知提示部分,它规定了选择的内容及要求。现今高考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题干的设置更复杂更隐晦更难把握,而此类试题一旦审题失误,必错无疑。故认真审阅题干,清除干扰,挖掘隐含,明确题目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审题应本着以下几个方面:

  (1)审限定条件。

  限定条件的种类很多,如时间、原因、影响等。限定的程度也不同,如根本、直接、最终等。选择的方向也有肯定否定之分,如是、不是,正确、错误等。描述的对象也有不同,如植物细胞、动物细胞,C3植物、C4植物,叶肉细胞、根尖细胞,细菌、真菌,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等。这些限定条件,其设问指向不同,往往提示了解题的思路。故应注意相关概念的区别,掌握相关概念的内涵。

  (2)审隐含条件。

  隐含条件是指隐含于相关概念、图形和生活常识中,而题干未直接指出的条件。隐含条件为题干的必要条件,是解题成败的关键。故应仔细阅读题干,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挖掘隐含,补充题干。

  (3)审干扰因素。

  干扰因素是指命题者有意在题中附加的一些与题无关的信息,干扰考生的解题思路,增加试题难度。故应有过硬的基础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分析题干,排除干扰。

  例5、(2008理综全国卷Ⅰ第1题)为了验证用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

  Ạ̣̣̣.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

  C.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 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解析:通过审题易知,本题主要考查自身对照的运用。由于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用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故能确定实验变量为:“胰岛素”。实验组应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审题时注意,观测指标设置为“小鼠症状的变化”,如何进一步确定相关症状与葡萄糖有关,故应 “后注射葡萄糖溶液”。给正常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会使鼠体内的血糖浓度迅速降低而出现休克等症状,而此症状可通过补充血糖来恢复。注射胰岛素出现症状只能说明胰岛素与症状的相关性;用注射葡萄糖溶液使症状消失说明了此症状与葡萄糖浓度的相关性。答案:A

  Ⅱ. 根据题型特点,采用不同方法

  (1)淘汰排除法

  根据题干所给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将供选答案中不合理的答案逐个淘汰排除,达到去伪存真,以获得正确的答案。这种方法适合于多种形式的选择题。

  (2)比较筛选法

  将题目所提供的备选答案进行比较,将与题目要求不符者分步筛选掉,以求得正确答案。对于所提供的备选答案具有二重以上的前提条件或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彼此相似的题目宜用此法。

  (3)直选法

  对考查生物基本概念、原理、过程、规律的记忆型单选题,可利用已有知识信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4)推理法

  解题时,从已知条件出发,正确运用有关的生物概念和原理进行步步逼近的逻辑推理,进而求得正确答案。对于比较集中考查生物基本概念和理论的题目宜用此法。

  (5)综合分析法

  对于一些不易直接判断出正确答案的选择题,常要进行细致分析、严谨的推理、正确的判断才可能得出正确答案。这样的方法称为综合分析法。解答复杂的选择题、及多选题多用此法。

  例6、(2008北京理综卷第2题)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

  A。刺激效应T 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

  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

  C。可促进效应B 细胞释放出淋巴因子

  D。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解析: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从而把可能侵入人体内的狂犬病毒清除掉。这是被动免疫,也是体液免疫(如果狂犬病毒侵入细胞内,主要是神经细胞内,就很难预防和治疗了)。抗体是由效应B 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是由效应T 细胞产生的,抗原再次刺激记忆细胞时会分化增殖形成大量效应细胞。答案:D

  总之,选择题的解法形式多种多样,有时同一题目可以用各种不同方法来进行解答。因此,我们解答选择题时,可以“不择手段”来进行选择,即根据题型的要求,灵活、熟练地运用各种不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达到快速、准确求解的目的。

  二、非选择题审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1. 学会寻找“题眼”和“关键词”

  例7、(2007广东生物卷第41题)香蕉原产热带地区,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广东省冬季常受强寒潮和霜冻影响,对香蕉生长发育影响很大。由香蕉束顶病毒(BBTV,单链环状DNA病毒)引起的香蕉束顶病,对香蕉生产的危害十分严重。当前香蕉栽培品种多为三倍体,由于无性繁殖是香蕉繁育的主要方式,缺少遗传变异性,因此利用基因工程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其种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香蕉大规模快速繁殖技术的过程。

  (2)脱毒香蕉苗的获得,可采用         的方法,此方法的依据是          和          。

  (3)建立可靠的BBTV检测方法可以监控脱毒香蕉苗的质量,请问可用哪些方法检测病毒的存在?(列举两种方法)                                  

  (4)在某些深海鱼中发现的抗冻蛋白基因af p对提高农作物的抗寒能力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该基因可以从这些鱼的DNA中扩增得到。试述在提取和纯化DNA时影响提纯效果的因素及其依据。(列举两点)

  (5)如何利用af p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抗寒能力提高的香蕉植株?在运用转基因香蕉的过程中,在生态安全方面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列举两点)

  (6)从细胞工程的角度出发,简述一种培育抗寒香蕉品种的方法及其依据。另外,抑制果胶裂解酶的活性可以延长香蕉果实储藏期,请描述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降低该酶活性的一般过程。

  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分析问答题。材料中的关键词有:香蕉、束顶病、三倍体、无性繁殖、基因工程。可以肯定,一般出题者都会依据这些关键词进行试题的编制。(1)小题就只能靠记忆,也就是组织培养的过程。可以用文字回答,也可以用过程简图回答。(2)小题,还是靠记忆,要求回答组织培养的特点。(3)小题也是靠记忆,要求回答生物鉴定中最常用的基因检测、蛋白质检测方法。(4)小题要求对课本实验《DNA的粗提取和鉴定》掌握并作适当扩展。(5)小题考查基因工程及其操作。(6)小题考查细胞工程和酶(蛋白质)变性的原理。

  技巧诠释:在做非选择题时,一定要注意材料、题干、设问、图表中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常常也就是题目的题眼。它将告诉我们试题要考查的内容和要求我们回答的知识。关键词能否准确找到是能否正确解答试题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2. 能准确定位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

  例8、(同上例7)

  解析:如果我们能准确找到题目的关键词,点破试题的题眼。那么我们也就能准确定位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点。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本题引导考生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考查考生对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及蛋白质工程等现代生物科技内容的掌握;考查考生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的理解;考查合理运用现代生物科技手段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当然,其实许多时候,关键词的寻找、题眼的识破、知识点的定位是同时完成的。

  答案:(1)选取香蕉外植体,通过诱导脱分化产生愈伤组织,然后通过调整植物激素比例,再分化形成芽和根,获得大量试管苗(或通过诱导大量形成胚状体,制成人工种子,适宜条件下萌发长成幼苗)。

  (2)茎尖(分生组织)组织培养;茎尖不带病毒(或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植物细胞全能性。

  (3)①BBTV病毒基因的检测(DNA分子杂交技术);②BBTV病毒蛋白的检测(获得抗血清,利用抗原一抗体的杂交反应,判断病毒是否存在)。

  (4)①选择NaCl溶液的合适浓度,利用DNA和其它杂质在不同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的特性,达到分离目的;②加人一定量酒精,使部分蛋白质杂质溶解于酒精,与DNA分离;③加人蛋白酶,除去蛋白质杂质的干扰;④控制DNA提取的温度,使大多数蛋白质杂质变性。

  (5)将afp基因插入土壤农杆菌的质粒,构建表达裁体,通过农杆菌的转化导入香蕉受体细胞,成功转化的香蕉细胞通过组织培养形成植株。

  生态安全问题包括:①外源基因扩散到其他物种(外源基因漂移);②转基因植株扩散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③转基因植株扩散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④转基因植物残体分泌物对环境的影响。

  (6)体细胞杂交育种,其依据是将不同品种的香蕉体细胞利用细胞融合技术融合成杂种细胞后培育出抗寒香蕉品种(或体细胞诱变育种,其依据是利用诱变剂等方法使香蕉离体培养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然后筛选培育出抗寒品种)。蛋白质工程方法的步骤为:①果胶裂解酶蛋白的功能分析,②果胶裂解酶蛋白的结构预测和设计,③果胶裂解酶基因的改造。

  技巧诠释:一道试题,如果我们能找到关键词,准确定位知识点,也就意味着取得了一半的成功。如果我们连知识点都定位错误了,可想而知,就会答非所问,文不对题。要注意的是,一道试题常常不仅仅考查一个知识点。有的试题,每个小题都考查两三个知识点,一道答题考查了多个知识点,这要求我们不单单是对每一个小题,甚至对每一个设问都要能定位清楚所要考查的知识点。从近年高考命题分析来看,如果一道大题只考查一两个知识点,常常难度较大,需要进行深入的扩展和发散;如果一道大题考查多个知识点,常常难度不大,许多时候都是要求用课本上的原话作答。

  3. 答案的寻找遵循“从题干和课本原话”去寻找和组织

  例9、(2007全国理综卷Ⅱ第30题)回答下列I、II小题:I、下图表示光照强度对A、B两种C3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据图回答:

  (1)A、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对光能利用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在农业生产中,与B植物相比,A植物应种植在______________                条件下。

  解析:这种考查光合作用的坐标图试题,一般考查C3与C4植物、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光合作用的区别及分析,或者考查某植物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分析等。如果考生不注意看题干,而误认为是考查C3与C4在光合作用上的差别,那就错了。由于题干已说(右图表示光照强度对A、B两种C3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所以,试题考查的是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光合作用的问题。然后在通过分析图表、结合题干和设问,从题干或者课本原话组织答案。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识图、析图能力,照着曲线解答(看图说话)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弄得很复杂。

  技巧诠释:从这么多年高考生物试题的命制情况分析来看,除了一些需要深入分析和归纳的试题答案外,许多非选择题的答案都是来自相关内容在课本上的原话,或者题干、设问中词语、语句组合而成。如果考生能具备这种“从课本原话和题干”去寻找和组织答案的能力,那我们也就真正做到了“鱼渔皆授”的教学目标了。

  4. 答案的整理采取“逆向推导,顺向作答”的思维模式

  例10、(同上例9)

  解析:就试题所给图而言,很容易看出,横坐标表示:光照强度,纵坐标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坐标图中有两条曲线A、B,两条曲线都反映的是:随横坐标变化纵坐标跟着怎么变化。曲线A、B有一个交点P,所以,要描述“A、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对光能利用的差异”,不外乎是P点之前怎么样?P点之后怎么样?

  P点之前:B植物光能利用率比A植物的高←光照强度低于P;

  P点之后:A植物光能利用率比B植物的高←光照强度高于P。

  要有利于A植物的生长,光照强度应在高于P,整理为“较强光照”。

  答案:Ⅰ. (1)在低于P光照强度下B植物光能利用率比A植物的高,在高于P光照强度下A植物光能利用率比B植物的高。  (2)较强光照

  技巧诠释:“逆向思维”是一种很重要的逻辑思维,无论是在数学上、物理学上,还是生物学上,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就生物非选择题答案的形成分析,如果答案是一句话,这句话一般包括主语(名词)、过程、原因、结果;如果答案有几句话组成,一般包括三句话,第一句话衔接题设,第二句话阐述原因,第三句话表述结果。如果我们采取:结果(结论)→原因→题设(条件)进行推导,就容易找到他们的内在联系,然后在反过来进行:题设(条件)→原因→结果(结论)描述,就会得到比较科学、合理和完整的答案。

  5. 答案要求“科学、合理、规范、简洁”

  例11、(2008四川理综卷第30题第II小题)为确定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的CO2浓度是否比静止时高,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作出假设: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CO2浓度比静止时高。

  实验过程:①在3个烧杯中,分别注入100ml蒸馏水,测定其PH。

  ②实验者在安静状态(静坐2min)、中度运动(步行2min)以及剧烈运动(跳绳2min)后,立即分别向上述3个炎黄子烧杯的水中吹入等量气体,测定PH。经多次重复实验,所得平均数据如下表:

  请回答:

  (1)作出上述假设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___________越大,___________下降幅度越大,由此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可以验证上述假设。

  (4)人体代谢产生的CO2,正常情况下来自三大类有机物的分解,这三大类物质是__________           _________。人体糖代谢产生CO2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

  解析:实验假设的正确与否并不影响实验过程和结果,但实验假设的提出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某种现象所提出的一种解释,所以还是需要一定科学依据的。要注意实验原理中知识的相关性。如运动状态不同,呼吸强度不同,产生的CO2 浓度不同,最终导致水中的pH 的不同。人体通常情况进行的是有氧呼吸,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可通过无氧呼吸来弥补供能的不足。但人体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而没有CO2,且题目中强调的是产生CO2的细胞器。通过审题,定位知识点、找出关键词、结合答案、整理答案,得出符合要求的答案。答案要遵循科学、合理、规范、简洁的原则,对答案进行适当的整理和修饰。

  答案:(1)由于人体在运动时耗能增加,呼吸作用加强,产生CO2 的量增加,所以呼出CO2 的浓度增加。

  (2)CO2 在水中溶解后使水的pH下降,人在不同运动状态下产生的CO2不同,溶于水后也会导致pH不同,通过测定水pH 的变化可以推测呼出气体中CO2 浓度的变化。

  (3)运动强度;    pH;    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呼出的CO2浓度增加。

  (4)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线粒体。

  技巧诠释:生物学属于自然科学,所以,生物试题的答案如果不科学,那就肯定不对。如果答案仅仅是符合生物科学,而不合理,与已有知识矛盾,已目前所知道的现象、结论矛盾,那也将是错误的。而且答案要求用比较规范的生物学术语(关键词)进行描述,如不这样,那我们简直就是在“写散文”了。最后形成的答案尽量简洁,做到简单而不简约,如果答案拖沓繁杂,改卷老师那有那么多时间、那有那份心肠去给你慢慢推敲。所以,同学们平时要加强训练和归纳,尽量做到答案科学、合理、规范、简洁。

  6. 遗传题的解答,很讲究做题步骤和规范

  例12、(2008全国理综卷1第31题)某自花传粉植物的紫苗(A)对绿苗(a)为显性,紧穗(B)对松穗(b)为显性,黄种皮(D)对白种皮(d)为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这三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以绿苗紧穗白种皮的纯合品种作母本,以紫苗松穗黄种皮的纯合品种作父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F1表现为紫苗紧穗黄种皮。

  请回答:

  (1)如果生产上要求长出的植株一致表现为紫苗紧穗黄种皮,那么播种F1植株所结的全部种子后,长出的全部植株是否都表现为紫苗紧穗黄种皮?为什么?

  (2)如果需要选育绿苗松穗白种皮的品种,那么能否从播种F1植株所结种子长出的植株中选到?为什么?

  (3)如果只考虑穗型和种皮色这两对性状,请写出F2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4)如果杂交失败,导致自花受粉,则子代植株的表现型为         ,基因型为        ;如果杂交正常,但亲本发生基因突变,导致F1植株群体中出现个别紫苗松穗黄种皮的植株,该植株最可能的基因型为       。发生基因突变的亲本是    本。

  解析:由题意可知,紫苗(A)对绿苗(a),紧穗(B)对松穗(b),黄种皮(D)对白种皮(d)是三对相对性状,其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则用于杂交实验的母本(绿苗紧穗白种皮的纯合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父本(紫苗松穗黄种皮纯合品种)的基因型是AabbDD,其杂交F1代基因型为AaBbDd,三对基因全为杂合,表现型全为紫苗紧穗黄种皮,播种F1植株所结的种子长成的植株为F2植株,其表现型就会发生性状分离,能分离出表现为绿苗松穗白种皮的类型。如果只考虑穗型和种皮两对性状,则F2代就会有四种表现型,为紧穗黄种皮:紧穗白种皮:松穗黄种皮:松穗白种皮=9:3:3:1;如果用上述父本与母本杂交,是使用父本的花粉对母本的雌蕊授粉,如果杂交失败而导致自花授粉,就只会有母本的自花授粉,而母本植株是纯合体,其自交后仍为纯合体,基因型不变,如果杂交正常,则F1代是三杂体AaBbDd,但亲本如果发生基因突变,导致后代出现紫苗松穗黄种皮的变异类型,一定是亲代中的显性基因B变成了b,所以是母本发生了突变,F1代的基因型为AabbDd。

  答案:(1)不是。因为F1代植株是杂合体,F2代会发生性状分离。(2)能。 因为F1代植株三对基因都是杂合的,F2代能分离出表现为绿苗松穗白种皮的类型。  (3)紧穗黄种皮:紧穗白种皮:松穗黄种皮:松穗白种皮=9:3:3:1  (4)绿苗紧穗白种皮   aaBBdd    AabbDd      母

  技巧诠释:遗传题,特别是有关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试题,是近些年高考生物试题取材的重点和热点,常常是年年考、年年新。掌握好这类遗传题的解题技能,是合理、灵活掌握遗传规律的体现,提示提高考试得分的关键。针对这类试题,笔者总结了如下的解题步骤和方法:第一步,写出匹配的表现型和基因型;第二步,构建模型,写出遗传过程;第三步,采取单对突破、对对组合,隐性肯定、显性待定,子代推导亲代,子代性状(基因型)比例推导亲代表现型(基因型);第四步,进行遗传推导,计算相关概率;第五步,整理答案,让答案变得科学、合理、可行、简洁。

【生物伴性遗传解题技巧】生物:生物解题技巧

https://m.oubohk.cn/gaokao/51422/

推荐访问: 生物实验题解题技巧

扩展阅读文章

理综高考真题热门文章

理综高考真题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京ICP备15015689号 返回顶部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