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新课程]浅谈新课程下教育的合作

时间:2020-03-21 来源:新课程标准 点击:

[时代新课程]浅谈新课程下教育的合作

  内容摘要: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两个字:合作!本文就我在新课程中与同科和不同科教师的合作、与教研活动的合作、与学生的合作、与家长的合作等方面谈自己的一些经历和收获。通过新课程教学,我学习了一些新的理念,体验了一些新的过程,对教材观、教学观、学生观等方面的认识都有了一些转变和提升。

  关键词:新课程 、合作

  我的专业是化学,诺贝尔化学奖是我年年必然关注的一个奖项,我发现近些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几乎都由多人合作获得,因此我有一个感觉:合作时代的已经到来。新课程在北京实施快一年了,我很荣幸承担了北京市第一轮新课程的教学工作,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再一次让我有相同的感受:教育的合作时代已经到来。教育的合作不仅仅是教师的合作,而是与教育有关的所有因素全方位的互动与交流。我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在实施新课程期间,自己的一些经历以及对合作的认识。

  一、同科教师之间的合作

  为什么要实行新课程?我认为是要将教育资源优化和整合,使其发挥最佳效果。其中师资是教育最重要的资源,而师资力量如何加强?我认为给我启发最多、感受最深的还是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性的交流与合作。

  新课程的教材因地制宜有不同的版本,我校高一用的是人教版的《必修1》和《必修2》,我们虽然假期都参加了培训,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概念理论这部分知识比原来简单了,模块的要求降低了;元素及化合物内容随时代的发展而更新了,知识体系变了,原来按族学习,现在是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类别来学;同时知识的深广度变了,重难点也有所不同,因此教材怎么用?知识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是一步到位,还是浅尝辄止?这都是过去不曾遇到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如果各自为阵,闭门造车的话,很难把握好教的尺度,因此我们学校同年级同学科的老师制定了合作备课制度,经常沟通交流信息,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出练习题,统一单元测验,统一答案标准,还经常一起去外校听新课程的优质课,课后交流各自的教学经验和体会,互相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教研合作氛围,在《必修1》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备课组三人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教育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的实际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同一个班级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

  教学质量是教师的立足之本,以往我们学校有这样的现象:早自习或午自习,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你抢我夺,文科老师想去默写字、词、句,理科老师想去讲解习题,各科老师都说自己的学科如何重要,教学内容如何多,时间如何不够用。而每逢周末,各科老师都怕学生不温习本学科的知识,因此科科都有一大堆作业,而周一来检查时各科作业都出现了抄袭或没完成的情况,为什么呢?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要让所有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所有知识是不可能的。在作业的数量和质量不能兼顾的时候,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只有选择数量,应付交差;悟性较慢的学生只能选择质量,把会做的做出来了,不会的等着老师讲。在这样的情况下,各科老师都抓得很紧,而班级的整体成绩并没有太大的提高。新课程仍然是追求教学质量的,在我校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课堂的实效性,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不超时,不加课。同时加强了年级组的交流,年级组的教师经常坐下来一起讨论本年级的一些情况以及应对措施,比如年级组专门就自习课和作业量的问题达成共识:早自习给各科均衡分配,午自习尽量不占用,留给学生消化吸收,同一个班级的任课教师之间也要合作交流,不仅在布置作业方面互相沟通,而且分层次教学,挖掘学生的潜力,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发展,针对本班级的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研究应对策略,改进教育方法,实现了学科之间均衡发展,整个年级的成绩一直是稳中有升,同时也让学生的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三、教师与教研活动之间的合作

  “如果有五个能力较弱的教师团结在一个集体里,受着一种思想,一种原则,一种作风的鼓舞,能齐心一致地工作的话,那就比十个随已愿地单独行动的优良教师要好得多。”原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如是说。在新课程的教研活动中,我对此说法有了很深的体会。

  以往的教研活动是一个模式,台上讲,台下听。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研活动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我们在07年7月暑假和08年1月寒假参加北京市新课程培训时,内容和形式都非常的新颖,有专家对理论的讲解,有编书者对教材的解析,有站在课改前沿的教师的经验介绍,还有优质课例展示,但是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教学设计这一环节,因为在教学设计中,我是一个参与者,有明确的任务,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与同组人统一思想,步调一致,经常交流,互通有无,在全组老师的努力下,我们的教学设计赢得了大家的掌声,让我体会到了参与的快乐,合作的力量。在此后,西城区教研活动,也处处体现了教师的参与和合作,比如,一节区公开课后,任何听课教师都可以发表意见,大家热烈的讨论,甚至有意犹未尽的老师还在研修网上发表评论,而不仅仅是专家评课;比如,各校轮流进行教材分析,设计区公开课,而不仅仅是权威的老师来做。更多老师的合作让教研活动丰富起来,生动起来,还吸引了其他年级,甚至外区的老师来参与我们的教研活动,我们在新课程教研活动中的合作实现了思维互补,智慧交融,学会了共享各种教育技术与课程资源。

  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传统教学对于自然科学是仰视的,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多,那些原理、定律、公式让学生产生了畏惧感,认为科学之峰高不可攀,知识是死记硬背下来的,分数是靠题海战术提高的。而新教材的内容表现了基础性、时代性、社会性,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在新课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落实,而是注重在教学的过程中技能的培养,方法的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树立,这三维的教学目标要达成,就需要教师走下讲台,融入学生,与学生合作。

  那么如何与学生合作呢?我在教学中有一些实践和经验,在此与大家来交流。

  (1)引导学生,与学生共同进步

  新课程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课堂上,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我讲你听、我写板书你记笔记的方式,而要用自己的言行去引导学生,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动脑筋、与老师互动,可以更好的发现自己的潜能,多角度的发挥自身优势,体验到参与的快乐。比如:以往“电解质”这一概念课的教学重点是概念的理解,电离的条件,难点是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辨析和应用,而在新课程中讲到电解质这一概念时,我从生活中“湿手可能触电”的常识出发,让学生分组探讨导电的物质是什么,学生除了有同组同学合作得出结论,还有不同组同学之间PK式的交锋,我在其中引导讨论的方向,当电解质概念模型的建立起来之后,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下定义,学生在互相纠正中生成并完善了该概念的文字表达,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大范围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与学生合作是“双赢”的,老师与学生平等的对话,可以融洽师生的关系,使学生逐渐学会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教师还会在与学生的合作中获得新的灵感和创意,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欣赏学生,发现学生的美好

  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也认为上天让每个人都有一份才能,那些看似没有才能的人,只是因为那份才能隐藏得太深了。而教师,无疑是学生生命中最重要的潜能的开发者。新课程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此在新课程中,教师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秉赋、兴趣、爱好、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我教的班里有这样的一位学生,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但是计算机方面却很棒,我安排他当电教管理员,他非常认真负责,我在班里多次表扬他,并告诉他:“计算机技术很复杂的,但你能学会,说明你很聪明,如果你能把你的聪明用到学习上,你一定会让所有老师都惊喜的,我期待着这一天!”事后我经常和他交流学习的收获和体会,渐渐的,他对学习有兴趣了,成绩也明显进步了!

  其实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赏识。新课程的理念以人为本,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学生与教师合作会更和谐,教育在欣赏中微笑,在否定中哭泣。

  五、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

  教育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新课程要求教师与时俱进,打开门走出去,与家长合作,多方位的探索,听取不同的意见,才能做到科学分析,采取适合的教育方法,取得教育的最佳效果。

  我校在去年9月刚实行新课程时,就召开了家长会,介绍新课程的理念、学科的开设、学习的评价,并倾听家长的意见,对家长的疑问做了详细的解答。此后还在网络上开通了家校互动平台,在新课程实施的不同阶段与家长的交流中,家长对于新课程有了更清晰地认识,对于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也更及时准确。每个班有三十几名学生,这些学生的家长的身份、学历、阅历各不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教育子女的方法。教师通过电话、上网、家长会、家访等多种途径与家长合作,互相了解学生在家或在校的表现,有信息及时沟通,有矛盾及时化解,有喜悦共同分享,有困难大家分担。虽然也遇到过一些措手不及的问题,但是由于教师加强了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所以家长自始至终是支持的,满意的,家校双方共同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除了以上的五方面的合作,还有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合作,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学校与社会的合作等等。

  “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时代已经过去,在新课程的教学中,事事有交流,处处有合作,合作是为了发展,合作是为了共同提高,合作是为了教育。如果把学生比作花朵,那么教育的合作可以让每一朵“花”都实现芬芳,而不只是“牡丹”才开放;如果把学生比作小鸟,那么教育的合作可以让每一只“鸟”都放声歌唱,而不只是“白灵”才歌唱。合作是多种智慧的聚合,让我们彼此都有了更大的收获。

  来源:高中化学网

[时代新课程]浅谈新课程下教育的合作

https://m.oubohk.cn/huaxue/299914/

推荐访问: 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期刊

扩展阅读文章

新课程标准热门文章

新课程标准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京ICP备15015689号 返回顶部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