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法在化学课堂中的应用|“讨论法”在化学课堂中的应用

时间:2013-08-01 来源:新课程标准 点击:

讨论法在化学课堂中的应用|“讨论法”在化学课堂中的应用

  一、应用“讨论法”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㈠、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们对教学的认识是:“教学是教师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学方式“满堂灌”的死板模式。学生多以被动的方式进行“接受”学习。从而抑制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交流的能力更得不到应有的锻炼。
  
  新课程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综合能力。讨论法是化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其实质是在短期内激发积极思维、培养能力的集体思考方法。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活跃课堂气氛,对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也很有帮助。讨论法教学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讨论教学中教师作为“导演”,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和启迪。学生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意识、有目的地思维探索活动。学生的学习能处于积极的状态,因此对问题的看法学生会从各个角度以不同的语言来揭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实质,就这些不同观点和看法,往往会展开争论,形成强烈的外部刺激,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和注意,从而产生探索性和协同性的学习。
  
  ㈡、学生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素质的要求在逐步提高,个体之间的合作精神与交往能力日见重要。现代科技发展的过程中,靠一个人单枪匹马独自发明创造已经越来越不可能。而我们的教育理论也指出了讨论学习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教育的交往起源说和交往本质论,认为“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发生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基本方式,也是群体赖以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学生正是在相互合作中得到发展”。在美国中学各年级教学中,讨论法均占优势;苏联新化学教学大纲,在教学方法建议中提出:“在高年级,必须更多地进行讨论式的课业。”奥斯本所创立的一种所谓“智力激励法”实质上也是讨论法①。由些可见,课堂讨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如何设计“讨论法”课堂结构
  
  课堂讨论法的基本模式是:确定类型---制定计划---布置题目----组织讨论---总结评价。
  
  ㈠、确定讨论类型
  
  课堂讨论可分为穿插讨论和专题讨论两种。穿插讨论是在课堂教学中将讨论作为一种教学方式与其他教学方式穿插运用。如“实验—讨论法”“读议讲练法”等属于这种类型。专题讨论是就一个或几个专题展开讨论,以期对所学知识获得深入、系统的认识。
  
  确定课堂讨论的类型,首先要考虑教学内容。学习新知识的课多采用穿插讨论,如《开启化学之门》这一章内容,就可采用“实验—讨论法”,通过碳酸氢铵固体的分解实验、蜡烛的燃烧实验等,并结合学生从生活中收集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相关知识,展开讨论。从而了解: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什么,怎样学习化学等知识;引导学生入门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系统巩固的课则多采用专题讨论,如酸、碱、盐通性的归纳学习这部分。其次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国心理学的一些研究表明,初中生虽然处于思维能力迅速发展阶段,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②。因此初中生的课题讨论宜多采用穿插讨论。
  
  ㈡、制定课堂讨论计划
  
  课堂讨论计划包括讨论题、进行讨论的教学程序、组织形式和保证措施。②
  
  1、讨论题的设计;
  
  讨论题目是讨论教学成败的关键。恰当的讨论题目是支撑教学活动的支柱,它可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抓住疑难、不断探究,直至解决。
  
  (1)、对讨论题目的要求:
  
  ①题目要能与教学内容相吻合;
  
  ②能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梯度应由浅蓝入深;
  
  ③难易适度,面向全体学生,让大多数的学生经过认真思考与探索能解决;
  
  ④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
  
  (2)设计题目的要求和方法:
  
  ①课堂上知识结构的设计,要符合认识规律。
  
  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在使学生学到新知识的同时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因此教师的每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不能杂乱无章地讨论一气。要随时保持教和学的互相促进、同步进行,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45分钟的作用。
  
  ②课堂上的知识密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有人认为“课程改革要求课堂进度可灵活多变,一节课讨论多少个问题,可不必考虑”。其实不然,知识密度不够,课显得干瘪、松散;知识密度太大,又显得拥挤,学生消化不了。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效果,只有知识密度恰到好处,既能充分利用一节课的分分秒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给人以井井有条,环环紧扣的感觉。如在总结各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这节课时,只安排总结各种气体实验室制法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净化等。对仪器安装、操作顺序及工业制法可不必涉及。这样安排,使这节课不但有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有充足的时间,针对每个问题展开充分讨论,课堂充实丰满,同时又不忙乱。
  
  ③课堂上习题的设计,要根据知识内容的需要并符合学生的思维逻辑。
  
  知识结构和密度确定之后,讨论课好坏关键在于习题的设计。习题设计得好,课堂就天衣无缝、顺理成章。学生不但能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形成能力和开阔视野。习题的设计要根据内容的需要,采用不同的类型,大体可分三种类型:“诱导型”、“推理型”和“立体型”。
  
  关于概念的建立,习题设计往往采用“诱导型”,要求问题的内容角度小,方向集中,突破性强,难点分散,步步逼近。如在溶液的组成表示这一节中关于溶液的定义这一难点的突破,可设计以下习题:1、将食盐溶于水,所得的溶液的溶质是    ,溶剂是    ;2、将生石灰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溶质是       ,溶剂是    ;3、将一块铁片投入稀盐酸中,直到没有气体放出,且铁片有剩余,则所得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如果铁片完全溶解,则最后溶液中溶质可能只有   ,也可能含有    。
  
  对于解释实验现象,探讨化学反应,化学计算等问题,常采用“推理型”习题。要求从已知到未知,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于重点或难点的问题,可采用“立体型”的提问,即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采用不同形式,围绕一个中心,设计一套灵活多变的习题,用一题多问的形式反复强化,促进学生思维空间化。如关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教学可设计以下习题:在农业生产中,通常要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①现要配制300Kg这种溶液,需氯化钠和水各多少千克?②若在①溶液中加入48KgNaCl,求ω。③若在①溶液中加入252KgH2O,求ω。④若在①溶液中加入300Kg的①溶液,求ω。⑤若在①溶液中倒出150Kg溶液,求ω。⑥怎样操作才能使ω变为原来的一半?这些题目的设计,可在掌握了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的同时又强化了概念的理解。
  
  2、制定课堂讨论的程序
  
  课堂讨论大体上有以下几种程序:
  
  (1)、围绕实验提出讨论题目,组织讨论。
  
  一是先进行探索性实验,根据实验现象,由浅入深地提出问题,然后组织讨论。
  
  二是提出讨论题目,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索和研究,然后组织讨论。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在教师指导下,按照要求或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对观察到的现象和所得结果等感知材料在讨论中进行思维加工,形成概念。
  
  三是提出题目后在学生初步掌握有关概念、原理的前提下,组织讨论,再进行验证性实验。如二氧化碳的各种性质就可用此方法。
  
  (2)、提出讨论题目,教师给予适当指导后进行讨论。
  
  对于较大或较难的题目,学生在讨论时易发生困惑,一时抓不信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时教师要给予适当提示。
  
  (3)、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师生共同研究和讨论。
  
  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受传统习惯势力束缚较少,敢干标新立异。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会提出一些问题。对于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讨论。
  
  3、组织讨论的形式
  
  可以是分组讨论、全班讨论或者是二者结合进行。
  
  分组讨论一般是将相邻几位学生分为一组,并兼顾优差生搭配。由于组内学生水平的差异,讨论中可以互相启发和补充。学生的情绪比较放松,差生可消除自卑感,优等生可在责任感驱使下主动带头发言,使学生的思维和能力都得到锻炼。运用小组讨论时,者要巡视回指导,及时给予必要的点拨、答疑,发现共同性问题要进行全班讨论。
  
  在全班讨论中,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当学生主动回答或提出问题后,教师不要急于表态,应让其他同学主动补充或争论。注意培养讨论骨干力量,让他们去带动和影响其他同学。对于能力弱或缺乏进取心的学生,应向他们提出问题,并积极评价其发言,使他们主动地参加到讨论中来。教师要掌握好讨论的节奏,同时,还在根据反馈信息,及时控制讨论的进程。注意抓住中心,不要在枝节问题上纠缠,对离题现象要及时纠正。在学生的讨论已解决了主要问题时,应应及时转换题目或小结,做到适可而止。
  
  ㈢、布置讨论题目
  
  在上次课结束前将讨论题目以讨论思考题的形式向学生提前布置,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通过思考题变成了学生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围绕思考题,认真看书,独立思考,发现疑难、提出问题。这样学生在课前自学时有较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上课讨论时就会感到要求明确,心中有数,就能积极思索,自己寻求规律。
  
  ㈣、组织课堂讨论
  
  组织讨论是讨论教学的核心。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研究课题的兴趣和科学方法,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掌握知识,发展智能。在讨论中教师要以参加者的身份出现,使课堂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
  
  ㈤、总结评价
  
  在讨论中,学生对问题积极地思考,分析和争论,但同时他们更关注的是教师对自己的见解所作的评价。教师的肯定可以让学生从讨论中获得学习的自信,又可以为学生含糊的见解给予分析,并澄清。课后,教师应及时做好讨论情况的总结分析,对于每个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作出较详细地记载,作为以后评价学生成绩的一项重要参考内容。同时,对讨论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是否达到了教学目的要求,分析学生对问题探索的深度和正确程度,讨论题目是否恰到好处等,作为今后改进教学的依据。
  
  讨论法教学是一种基本教学方法,有很多好处,但并非到处可用,特别是上课之前的准备工作要更充分,一定不可随便使用。形式主义的讨论只会浪费时间,甚至还会带来许多问题,要防止片面夸大其作用,对此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讨论法在化学课堂中的应用|“讨论法”在化学课堂中的应用

https://m.oubohk.cn/huaxue/62002/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新课程标准热门文章

新课程标准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京ICP备15015689号 返回顶部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