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政治家有那些_古代政治家的市场智慧:管仲重金求鹿

时间:2020-09-20 来源:中国古代史 点击:

古代政治家有那些_古代政治家的市场智慧:管仲重金求鹿

  在古代的政治家中,不乏深谙市场规律的高手,他们以超人的智慧,长袖善舞,呼风唤雨,成为那个时代的能臣。

  管仲重金求鹿

  有“春秋第一相”之称的管仲,是一位打经济战的高手。《管子·轻重篇》收录了管仲靠“重金求鹿”而使楚国大败的趣闻。

  齐桓公把南方的楚国看成称霸事业上的“假想敌”,整日里都在琢磨如何削弱楚国。但楚国的军事战斗力很强,这让齐桓公很头疼。

  管仲告诉齐桓公:要称霸,办法很多,未必要打,运用市场的手段即可。

  没有多久,楚国市面上突然出现了一批来自齐国的客商,他们高价收购楚国的鹿,并到处扬言:“齐桓公好鹿,愿不惜重金购买!”

  在当时,鹿是稀有动物,只有楚国才有,但楚国人仅仅把鹿当作肉食动物,花两个铜币就可以买一头。齐国商人一开始花3枚铜币买一头鹿,半个月后涨到5枚铜币一头。

  一石激起千层浪。鹿在市场上走俏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楚国。楚成王高兴异常,设宴摆酒大宴群臣。酒宴上,楚成王乐呵呵地说:“10年前,卫国的卫懿公就是因为好鹤,才玩物丧志把国家给整灭亡了。如今齐桓公好鹿,难道他不是在重蹈卫国的覆辙吗?看着吧,齐国很快就会元气大伤,天下还是寡人的。”顿时君臣觥筹交错,额手称庆,笑语喧哗。

  几天后,这些出手阔绰的齐国商人又把鹿价提高到了40枚铜币一头。

  楚国的农夫们见一头鹿的价钱居然抵得上数千斤粮食,太有利可图了,于是纷纷放下农具,操起猎具到深山里去捕鹿。在密密的树林里,到处都有楚国的农民兄弟。后来就连楚国的官兵也都将兵器换成猎具,偷偷去深山里猎鹿。就是这一年,楚国的大片田地都撂荒了,而铜币却盆满钵满。

  楚国人很得意:原来致富这么容易啊。接下来的事情让楚国人傻眼了。管仲让齐桓公发布统一号令,严格禁止各诸侯国与楚国通粮贸易。

  这下楚国人惨了,粮价疯涨,铜币又不能吃。楚王慌了,派人四处买粮,却都被齐国截拦。逃往齐国的楚国难民多达本国人口的十分之四。

  楚国政权因之而风雨飘摇,无奈之下,楚王只好遣使向齐桓公求和,承认了齐国的霸主地位。

  管仲兵不血刃,就制服了楚国。

  文彦博智破谣言

  宋初因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人民休养生息,经济得到迅猛发展,铸币量超出唐代20倍。北宋初年,民间流通的货币有两种,一种是官银,另一种是陕西制造的铁钱。

  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当政的时候,国家财政渐趋紧张,两种钱币同时流通,国家难以控制市场。于是,便有大臣上书宋仁宗,请求统一钱币,停止陕西铁钱的流通,由国家统一铸币。几乎一夜之间,京城到处传说着铁钱要作废的消息。

  其时,陕西铁钱在全国十分坚挺,持有与存储这种钱的人非常多。大家听说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快要作废了,惊得目瞪口呆,于是都纷纷拿铁钱到店铺抢购货物,一时间,人心不稳,市场大乱,不时有械斗发生,社会秩序遭受到严重的挑战。

  突如其来的波动,使官府一时没了办法,只好派遣衙役强制各个店铺收陕西铁钱。可商家不敢冒风险,干脆歇业了事,市场上很是萧条。

  民心骚动,社稷不稳。宋仁宗对之大为恼火,忧心如焚的他一边追查是谁传出的消息,一边责令宰相文彦博迅速处理此事,平定市场,安定民心。

  文彦博是北宋时期政治家、书法家。他历仕仁、英、神、哲四帝,出将入相,有五十年之久,有贤相之美誉。谁也没想到的是,文彦博并没有像人们想的那样用行政手段强制商家收购陕西铁钱,而是将家中的布匹珍玩拿到京城几家大的商户代卖,并且只用陕西铁钱进行交易。一句话,以个人的实际行动来力挺陕西铁钱。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当朝宰相的这一举动,让所有的人都傻了眼。谣言很快不攻自破,陕西铁钱又畅通无阻地流通起来,市场上又日渐繁荣。

  宋仁宗很满意这样的处理办法,问文彦博是怎样想到这一招的,他回答道:“谣言如风,恐慌如水,风借水势,水助风行。当谣言四起的时候,就像是奔腾咆哮着的洪流扑面而来。这时候,官员们大都主张采用行政干涉,这就好比用巨石堵住洪水,只能暂时缓解,却不能在根本上起到作用。”

  洪水是无法堵截的,只有靠疏通的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政府出面堵,远不如以市场的手段疏导更能解决问题。

  王安石高价稳市

  庆历二年(1042),王安石以进士第四名及第,历任签书淮南节度判官厅公事、鄞县知县、舒州通判,旋又外调提点江南东路刑狱公事,江宁知府。多年的地方官经历,王安石认为宋朝所面临的危局是“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因此,王安石在嘉祐三年(1058)上宋仁宗赵祯的万言书中,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革除宋朝存在的积弊。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史称王安石变法。

  初登上政治舞台时,王安石就显露了超人的政治才华。

  北宋庆历七年(1047),江南地区阴雨绵绵,从春天下到秋天,形成了严重的涝灾,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受灾面积达127个县。米价接连上涨,到了10月,米价就由原来的每石400文涨到了1500文,老百姓们叫苦连天,啼饥号寒。

  面对罕见的灾情,政府不能不作为。江南各州府官员一面向朝廷请求援助,一面强力抑制米价惩办奸商。一旦发现有人哄抬米价。轻则没收家产发配充军。重则就地斩首。靠着这种雷霆般的手段,江南地区的米价终于稳定下来,维持在每石500文左右。

  但有一个官员,和其他官员的做法大相径庭,他就是王安石。其时,身为鄞县(今宁波)知县的王安石不但不抑制米价,反而发出公文,以政府的名义硬性规定:鄞县境内米价每石3000文。

  天灾未去,又来“人祸”。鄞县顿时民怨沸腾,老百姓们无不大骂王安石。因为米价太贵,不少人家只好举家食粥。米商们则欢呼雀跃。发了大财,他们纷纷知趣地给王安石送来金银。对此,王安石来者不拒,一一收下。偶尔有外地的忘了敬献金银,王安石就让师爷前去讨要。如此领导,不遭人骂才怪呢。

  时任杭州知府的吕向高,听说了这事,义愤填膺,火冒三丈。只因碍着王家世代为官,实力强大,而王安石本人又是海内名士文人领袖,这才暂时没有追究。吕向高心想,等闹得不可收拾后,再收拾他也不迟。

  当时由于陕西一带连年大旱,朝廷赈济多年。如今国库空虚,对江南的雨灾,一时无力救助。到了第二年3月,江南市面上几乎已经无米可卖。黑市上的米价和断线的风筝一样,很快窜到了5000文一石,还常常有价无市。大量饥民涌现,不少人举家外迁。每天都有许多人饥饿而死。昔日风景如画的江南,一时成了人间地狱。

  谁也没想到的是,鄞县境内却米粮充足,人民安定。原来,全国各地的商人听说鄞县米价高昂,有利可图,纷纷把米贩到鄞县。宁波的老百姓们,虽然一时间将多年的积蓄消耗殆尽,却几乎没有出现饥民:对于无力买粮的人家,王安石就发给银两救助。

  后来,鄞县的米粮越积越多,渐渐供大于求。商人们已经把米运来,不好再运回去,只好就地降价销售。米价竟然慢慢降回到了1500文一石。

  原来,江南不同于陕甘等贫弱地区。这里历来富庶,不仅鱼米丰饶,而且商业十分发达。普通人家几十年下来,也小有积蓄。因此,乍遇荒年,人们需要的只是粮食。就算米价高,也能承受一时。

  原来对王安石恨之入骨的杭州知府吕向高这才发现,王安石真是奇才,自己差点儿冤枉了他。他马上嘉奖王安石,并通令江南各地提高粮价,每石3500文。

  对利益趋之若鹜的商人们一听,高兴极了,纷纷竭尽所能,马驮驴运水陆并行,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把米贩到江南来,江南民众终于度过了这一劫。

 

古代政治家有那些_古代政治家的市场智慧:管仲重金求鹿

https://m.oubohk.cn/lishi/315065/

推荐访问: 古代女政治家 古代杰出女政治家

扩展阅读文章

中国古代史热门文章

中国古代史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京ICP备15015689号 返回顶部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