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评课记录浅议数学课的“探究式”教学

时间:2019-04-19 来源:教学教研 点击:

【数学评课记录】浅议数学课的“探究式”教学

  流县余朋中学吴施发

  新课标、新教材实施已有一年多时间了,我们从“惊慌失措”——不知道怎么教,到“摸着石头过河”——积极摸索教学方法,到“踩着石桩过河”——熟悉了一些适合新课标、新教材的教学方法。如何领会新教材,把握新教材,使教法改革达到完美统一,在蓬勃发展的教育改革中充分展示新教材的魅力呢?经历了“彷徨——激动——辛苦——亢奋”的一年。我认为在新教材教学中我们应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探讨和研究。下面就自己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尝试谈谈体会。

  一、数学“探究课”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1,数学“探究课”是一种主体性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发展的主体。主体的发展只有通过主体的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所以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和思考时间。

  2,数学“探究课”是一种发展性的教学,它重视学习过程,尤其是思维过程,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操作获得知识,注意帮助学生扩大思维范围,提高、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它不象传统教学,只重视知识的“强行注入”和死记硬背,只重视学习结果。

  3,数学“探究课”是一种动态性的教学。它不像传统教学那样,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结论,奉送真理。而是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探究,形成结论,了解规律,发现真理。整个教学过程往往是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由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由个别到一般,由部分到整体,由继承到创新,是一个不断前进和不断深入的动态过程。

  二、转变观念,俯下身子,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新教材首先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对此,我们要有深刻的认识,要立足学生终身发展以及参与未来竞争的需要,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育人为本的观念,适应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在课程标准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已认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师生关系观,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成新型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每一个学生不论他的学习成绩是好是差,道德是否有缺陷,他的人格都应该受到尊重。一位教育家说:“教师与学主的脸是对立的,但感情不能对立。”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就是为每一个学生服务的。教师首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应该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学习体育的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谛;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

  2、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课程基本理念指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新标准》的要求,这种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应当转变为以学生为本,即“生本教育”。一份报告中说道:“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

  三、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大胆尝试,勇于实践

  许多学生解题时,有十分好的想法,但就是缺少试一试的行动,延缓甚至失掉了一个良好解法的诞生。人们常说“听了一百遍,不如自己做一遍”,如,在教学“几何体”部分时,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寻找或制作教材中的几何体并拿到课堂上来。在寻找的过程中,学生就开始对几何图像有了感性的认识。当学生寻找、制作的东西成为课堂上的教具时,学生兴趣高涨,教学效果远比教师拿来现成的教具比划要好得多,整个课堂也热闹了,自己也不觉得那么累了,我情不自禁地说道“早该这样上课了”。又如“正方体的表面展开”这一问题,答案有多种可能性,此时,我们应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正方体纸盒,再用剪刀沿棱剪开,展成平面,并用“姓名法”的方式激励学生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无形中营造了一个活泼热烈、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氛围。另一方面,新教材在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开放性课题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也是一个极好的实践、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过程。如,“正数和负数”这一节时,可以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当中寻找与之相似的数据处理问题,像股票的涨跌、潜艇的沉浮等。由学生自行设计数据表格、提出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给出评价,做成一个小型的数学报告。通过这种开放性课题的研究,学生既提高了数学语言的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获得了新的知识,增强了合作意识,发展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NextPage]

  3、给学生提供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机会。

  挑战性问题的复杂性使学生难于单独解决问题,这便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机会。探究性学习可以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展开:从小组商讨,到小组分工合作搜集和整理资料,再到小组研讨,得出结论。研究表明;学生喜欢在小组中工作,而且,当他们共同工作、共同探究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时,他们会表现得更好。

  4、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

  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而对常规挑战的第一步,就是提问。因此,我们可以将学习内容设计成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更多的提问,启发学生的思考,逐步使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观点观察分析现实问题,并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初步掌握建立数学模型的思路和方法。如,搭一个正方形需要四根火柴棒(牙签也可),按照如图的方式,搭两个正方形需要根火柴棒,搭三个正方形呢?若要搭10个呢?100个呢?1000个呢?

  让学生思考讨论总结。可以得出很多方案,如:

  ①用火柴棒摆出10个、100个正方形,再数火柴棒的根数。

  ②第一个正方形用4根,每增加一个正方形就增加3根,所以10个正方形,就有〔4+3×(10-1)〕根;100个正方形就有〔4+3×(100-1)〕根,1000个正方形就有〔4+3×(1000-1)〕根。

  ③找规律:上面一排和下面一排各用的根数与正方形个数相同,中间竖直方向用的根数比正方形的个数多一根。所以10个正方形应该用(2×10+10+1)根,100个正方形应该用(2×100+100+1)根,1000个正方形应用(2×1000+1001)根。

  ④用正方形的个数乘以4,再减去重复的(相邻正方形中间的一根)根数:正方形的个数减一。所以10个正方形应该用〔4×10-(10-1)〕根,100个正方形该用〔4×100-(100-1)〕根,1000个该用〔4×1000-(1000-1)〕根。等等。

  以上方案中,你认为哪一个最佳?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解决。

  5、教师要把握学生探究的时机。

  我认为,在探究学习中一般应当先做好铺垫,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处尝试解答新知识,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挫折与成功。在多数探究中,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有所收获的喜悦和兴奋,使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下面的学习。探究过程中的挫折、错误、弯路甚至失败,对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让学生体验挫折。当然,总是探究不出东西,学生也会丧失对探究的兴趣和信心。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提高。

  四、数学“探究课”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1)学生问题:学生的性格各有不同。在讨论、交流过程中,性格开朗、头脑灵活、爱表达自己想法的同学,得到锻炼的机会会很多,表达能力也提高很快,思维越来越灵活。但有些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讲话,或基础知识较差、反映较慢的同学,就得不到很多的锻炼机会,会越来越不出声,上课只是看热闹。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2)教学进度问题:由于数学“探究课”上,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思路,随时给予恰当的辅导,辅导范围除了教材内容外,往往会因为解决问题的需要而进行调整。这样教师事先拟定好的教学计划就会被打乱,经常会拖延教学进度,感到课时很紧张。

  (3)教材的问题:教材中出现的实际例子有些比较难,直接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很困难,需要铺垫一些简单的问题。例如,打折销售问题,最开始学生对什么是“成本”、“标价”、“利润”、“折扣”等名词都不是很理解,一下子让他们理解这么多的问题,会感到很困难。若铺垫一些单一问题的引例,如:

  小明到服装店花了120元买了一件衣服。这件衣服是按标价打八折售出的。问这件衣服标价是多少?

  类似这种单一问题的铺垫对学生理解问题会有好处,但也是需要时间,经常感到巩固训练的时间不够。

  (4)家庭作业问题:数学“探究课”的作业,多数是思考问题或动手制做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与下堂课有衔接的问题(教材上也是这样的问题多),很多时候不会落到作业本上。有些不自觉的学生就会偷懒。

  我相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积极采用探究性的新型学习方式,将会使整个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将会使学生的个性及创造才能得以充分发展,学生们在探究学习中会变得更加喜爱数学,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将继续实践探究性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数学评课记录】浅议数学课的“探究式”教学

https://m.oubohk.cn/shuxue/241326/

推荐访问: 业务课一是数学吗 数学微课视频

扩展阅读文章

教学教研热门文章

教学教研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京ICP备15015689号 返回顶部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