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长大越害怕_父母越害怕数学孩子的数学成绩越差

时间:2021-08-24 来源:数学新闻 点击:

越长大越害怕_父母越害怕数学孩子的数学成绩越差

  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苏珊·莱文(SusanLevine)和团队在最近一期《心理科学》上发表的研究发现:小朋友数学不好,可能和辅导功课的爸爸妈妈有关系——因为他们有数学焦虑。

  如果一个家庭中父母经常辅导孩子数学功课,但是小朋友数学成绩非但没有什么起色,反倒呈现“熊市”,这可能会是父母的原因。

  如果家长自己对数学感到焦虑,却又积极地辅导孩子的数学作业,孩子的数学成绩就会相对差一些,而且孩子还会因数学表现差,也逐渐“染上”数学焦虑情绪。

  真的是这样吗?钱江晚报记者请教了杭州市长寿桥小学专职心理咨询师周佶、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儿童研究所的心理学教授李康,杭州时代小学校长、浙江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唐彩斌,请他们从教育心理学和数学学习的角度,为大家解析这项有意思的研究。

  有数学焦虑的人

  看到数学题像看到了蛇

  所谓数学焦虑,就是一看到数学题就开始害怕。

  2012年,斯坦福大学研究者曾发现,处于“数学焦虑”状态中的学生,做题更慢也更容易出错,他们大脑中负责恐惧的杏仁核活跃程度上升,与推理理解和工作记忆相关的脑区活跃程度则下降。他们看到数学题时的反应,就像大部分人看到了蛇。

  芝加哥大学莱文教授和她的同事选用了438名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小学儿童,其中一年级学生185人,二年级学生253人。

  研究者要求这些小学生在学期初和期末的时候,各完成一次数学测验。莱文教授介绍说:“主要是一些简单的运算问题,用来考察他们的数学成绩。”与此同时,小学生还顺带着完成了一份评估他们是否有数学焦虑的问卷。

  之后,研究者访问了小学生各自的家长,详细调查了家长们辅导孩子数学功课的频率,以及家长自己对数学的焦虑水平。

  将孩子的成绩、数学焦虑,和家长的辅导频率、数学焦虑对应起来分析,研究者得到了预期的结果:父母越害怕数学,孩子的数学成绩就越差。

  “但是这个效应并不是遗传的关系,而是受家长辅导频率的影响。”莱文是这样解释的。也就是说,只有经常辅导孩子数学功课的家长,他们的焦虑才会像热传导一样,“传”至孩子的成绩上;而那些对孩子功课漠不关心的家长们,即使是被数学吓破了胆,也不会对孩子的成绩有什么影响。

  莱文教授在文中还特意强调,所谓“经常辅导”,就是说家长的辅导频率在所有家长中位于前15.85%这个区间内(高于平均水平)。

  数学焦虑在中国很普遍

  因为这门课太重要了

  焦虑是种情绪,通俗地讲,它就是担心。

  杭州市长寿桥小学专职心理咨询师周佶估计,如果中国家长和孩子去接受莱文教授的这组调查,结果可能更糟。

  “数学焦虑在中国家庭中实在是太普遍了。”周佶解释说,家长们的担心往往并非建立在孩子数学成绩已经不好的基础上,而是预测性地担心孩子学不好。

[NextPage]

  “并且中国家长的焦虑,和美国家长的焦虑不一样。”

  因为两者的数学教学体系不一样,中国从小学数学教学开始,就是一个非常强调结构的教学体系——

  “你看一年级新生的课本,从10以内加减法,一点点学到100以内,然后继续开始学乘除法,一直都是非常重视计算的训练。”周佶说。

  但是美国不一样,美国的数学教学不重视计算,他们鼓励孩子用计算机。

  可能很多有过国外交流体验的人都感觉到了,美国人算术真不行,如果今天超市的收银机坏了,结算员和顾客就会很紧张——因为很有可能大家都算不出货品的价格了!

  所以欧美家长对数学的害怕,源于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

  但中国家长的数学焦虑,源于一直以来被强调的数学在学科学习和考试中的重要地位。

  大人对孩子在数学考卷上犯的错误,最多的评价就是:“这题是粗心算错,不应该错!”

  然而周佶和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唐彩斌分别从心理学和数学学习的角度出发,给出的结论恰恰是这样的:“算错,是最可以容忍的错误,因为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唐彩斌曾经做过一个大数据调查,上城区全区2300多名小学三年级生,参加一个统一的8道题口算测试,通过率超过99%。“这其中有7道题通过率是100%,只有13×5这一题通过率是97%。”

  唐彩斌其实对99%的通过率都很惊叹了,“我觉得95%是正常的,符合孩子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

  所以家长对孩子数学考试的要求,其实是过于苛刻的。这造成了孩子数学学习时的不安全感。

  其实不仅仅是数学,教育的规律符合墨菲定律:家长越是担心,孩子越是学不好。因为担心,家长会更加努力地干预孩子的学习,而干预,导致了更糟糕的结果。

  不厌其烦的关心就是一种暗示

  容易让孩子真的学不好

  父母的焦虑是如何影响孩子成绩的呢?

  多伦多大学儿童研究所的心理学教授李康在解读这中间的心理效应时,说到一个术语:暗示。“父母对于数学的不自信,在辅导孩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会有不经意的传递,会影响到孩子,让他们对数学学习也不自信。”

  周佶从亲身观察到的教育个案,讲了另外一层理解。

  心理学上有皮革马利翁效应,最著名的就是那个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查某校的故事。

  罗森塔尔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把他们的名字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经过科学测定,这18名学生全都是智商型人才。”

  这个说法,所有的师生都知道。

  事过半年,罗森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长进很大。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

  也就是说,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

  数学焦虑的父母,对孩子的暗示,恰是皮革马利翁效应的消极版。

  昨天是中小学生秋季开学第一天,周佶老师站在校门口值班,在这个孩子和家长告别的场景里,周老师听到最多的嘱咐就是:“上课要认真听讲噢。”

  “这就是暗示。同样的,家长为了避免孩子数学学得差,大人过多地助力。但在这个过程中,你已经不经意地暗示了一个讯息给孩子:你是个学不好数学的人,现在很努力是为了阻止你成绩差。”周佶说。

  结果就是:小朋友真的学不好了。

  

越长大越害怕_父母越害怕数学孩子的数学成绩越差

https://m.oubohk.cn/shuxue/353066/

推荐访问: 越是害怕越会发生 越害怕越孤单

扩展阅读文章

数学新闻热门文章

数学新闻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京ICP备15015689号 返回顶部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