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师风师德师爱滋润学生心

时间:2011-11-16 来源:论文研究 点击: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师风师德师爱滋润学生心

教育专项调查:师风师德师爱滋润学生心
78%的被访者认为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和学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我们日常挂在口头上的“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师,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下,愈来愈成为受关注的焦点。“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风师德建设的重点和基础,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在新的历史时期,公众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而学生们对自己的老师又有什么样的要求呢? 

  ■师生关系主导在教师

  在我们的调查中,66%的学生认为自己和班主任的关系还可以,24%的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因为老师和蔼可亲,或是因为自己学习好老师喜欢。只有少量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不太好,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或不守纪律,这一部分学生有厌学倾向。过去那种认为师生关系情同父子母女的传统认知受到了挑战。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师生关系和学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联系。随着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们与班主任的关系出现趋于平淡的趋势,也就是说年级越小、学历较低的学生与班主任的关系越好。而学历较高的大学生,他们生活学习独立性更强,与教师的接触机会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了解的机会,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自己与班主任的关系一般。

  而谈到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时,70%以上的受访问者认为主导因素在于教师,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是决定师生关系亲疏的决定因素。

  ■师爱最为公众期待 

  公众对教师的期望值有多高呢?调查中最集中反映出的是五方面的素质:

  一、78%的被访者认为,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

  二、教师要重视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要尊重学生,不得变相体罚,提及率达77%。

  三、62%的被访者提到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

  四、58%的被访者提到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

  五、另外谈到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的被访者为数也不少。他们认为,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

  ■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

  我们对学生进行调查时发现,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喜欢渊博知识型老师的学生占31%;而喜欢具有师爱型的学生达到53%,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温和、可亲,具有爱心。

  由此可见,在学生们的心中,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老师的魅力。学生表示:对有爱心的老师他们会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十分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教师合作,把教师看成是父母亲般的亲人。他们愿意向老师袒露内心世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这种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

  ■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其实是师生之间缺乏正确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在我们了解公众对“严师出高徒”这一俗语的看法时,54%的被访者表示严师的做法可以理解,26%的被访者表示说不清,而19%的被访者表示不理解。

  其实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他们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子女来看待,基于恨铁不成钢的想法,教师们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是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教师本身并不能得到任何的回报。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不要产生厌学和反感教师的情绪。

  同时,在谈到是否尊重教师的问题时,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师的,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对教师不是很尊重,约占8%。虽然数量比较少,但这种现象还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不尊重教师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行为,比如学生见了教师不说话,上课时间吃东西,不服从教师的管教等,这些行为应当坚决的制止。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

  ■学生尤其渴望教师的平视眼光

  在目前师生之间需要改进的问题中,38%的公众认为首先是歧视学生问题,包括对学习偏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歧视,还有对一些同学外貌上的歧视。调查中有30%的学生提到最怕挨老师的批评,怕老师发脾气。说明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86%的学生表示:最不喜欢老师批评学生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青少年问题专家宗春山先生指出,现在的许多问题都出在老师不太尊重孩子青春期上。他说,在我们接触的大量青少年中,与异性接触真正以恋爱为目的的并不多,但却被人扣上了“早恋”的帽子。何况,即使真出现青春期冲动也是正常的。老师应该了解孩子们这个特殊时期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科学而有效的方式,给孩子以宽松的关怀和引导。为体现自己的权威而简单、严厉甚至极端的措施,不但违背了教育工作者的施教原则,也会给孩子造成很大伤害,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即使是未成年人,也有其隐私权。老师翻学生的书包、看学生的日记、扭曲事实都是对学生人格尊严的损伤。

  ■学生和家长认为教师中需要减少的现象主要有四种

  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的一辈子。学生和家长们对教师中需要减少的现象有哪些呢?

  调查显示:学生和家长认为教师中需要减少的现象中摆在前四位的依次是体罚、敷衍学生、收礼和向家长分派任务。公众对这些与教师有关的不良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见图例)。

  调查样本中,就体罚对学生的身心产生影响的问题,65%的人认为影响很大,27%的人认为有点影响,另外8%的人表示不清楚。我们为被访者提供的无影响的被选项没有人选择。

  而有些教师敷衍学生的行为原因是多方面的,调查显示,教师责任心不强因素位居首位,占46%;其次是教师待遇因素,占36%,他们认为有些教师的确是因为劳动所得抵不上付出,就忙起了第二职业,投在教学上的精力变得有限。还有人认为学生学习热情不高也是教师敷衍学生现象产生的原因,占29%。他们认为有些孩子顽固不化,采取任何教育方式都不见成效,就是厌学,让老师无计可施,也无可奈何。12%的人认为不良的社会风气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一部分教师不认真教学。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因此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师在行为、气质、素养甚至仪表上都应提高文明程度,特别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本次调查技术说明

  ■调查设计:李冬民 赵维 李隽琼

  ■调查撰写:孙炜 王欣 李隽琼

  ■调查执行:中国社会调查所

  ■执行说明:

  本次调查从6月10日至30日,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3285份,其中有效问卷3047份,废卷138份,有效率为92.7%,样本分布为学生家长占50%,学生占45%,普通公众只占5%,调查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成都、武汉、广州等,调查方式包括随机街访、电话访问、面访、网上调查。抽样相对误差为8%,样本代表性为75%~80%。

图1
图2
图3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师风师德师爱滋润学生心

https://m.oubohk.cn/yingyu/8088/

推荐访问: 师德师爱议论文800字

扩展阅读文章

论文研究热门文章

论文研究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京ICP备15015689号 返回顶部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