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整理2015_教师整理2015届高三历史复习 知识点分类 高二下册

时间:2019-11-22 来源:学科高考 点击:

教师整理2015_【教师整理】2015届高三历史复习 知识点分类 高二下册

  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

  1、君主专制(测试水平层次B)

  15世纪下半叶英法政治制度的变化:

  (1)变化:由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15世纪下半叶)。

  (2)原因:A.民族国家的形成;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C.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加强王权:封建贵族失去昔日的权势,开始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寄望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

  (3)影响:君主专制形成初期打击贵族势力,强化王权,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的重商主义政策,后期则由于君主专制的极权和腐败,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3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概况和影响

  1、背景(测试水平层次B):15世纪西欧商品货币关系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马可·波罗行记》刺激引发的寻金热;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方贸易通道,西欧各国不得不开辟新的航路;西欧各国君主为了自身利益,相继支持开辟新航路的活动;科技的进步创造了新航路开辟的技术条件(多桅帆船、地圆说、指南针等)。人文主义精神的倡导。

  2、概况:(测试水平层次A)

  概况:

             时间              国家             人物                          航线

  十五十六世纪之交     葡萄牙     王室资助迪亚士绕过非洲最南端,到达好望角

  达·伽马抵达印度,开通了欧、亚航路

  西班牙政府支持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开辟了欧、美航路

  麦哲伦环球航行

  3、影响(测试水平层次B):

  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各国和各地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贸易范围扩大,商品流通增加)

  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开始,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第4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1、意大利文艺复兴(测试水平层次A)

  (1)发源地: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发源地。

  (2)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马基雅弗利等。

  (3)背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是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本原因;中世纪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文艺复兴的基础。(意大利保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中世纪时文化也相对繁荣;15世纪前后,拜占庭学者移居意大利,带来大量古代希腊、罗马典籍和艺术品。)

  (4)旗帜:复兴古典文化

  (5)武器:人文主义

  (6)内容:抨击罗马天主教会及其封建神学理论。

  (7)实质;是一场发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2、宗教改革(测试水平层次A)

  (1)先驱:德国的马丁·路德(主张信仰得救)

  (2)意义:打击教皇和天主教会的势力;动摇西欧封建统治的基础;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第5课英国革命

  1、议会与国王的斗争(测试水平层次A)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1640年"长期议会"的召开。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测试水平层次B)

  (1)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任英国国王,废黜詹姆士二世。议会颁布《权利法案》;1701年《王位继承法》,这两部法案使英国确立的"议会至上"的原则和君主立宪制度。

  (2)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意义:使英国出现长期政局稳定的局面,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第6课启蒙运动

  (测试水平层次C)

  时间:17--18世纪

  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科技的突飞猛进;文艺复兴的思想铺垫等。

  性质: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新一轮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旗帜:理性

  内容:批判封建专制和中世纪封建神学,主张建立合伙理性的社会和国家。

  兴起、发展与高潮:兴起于英国,在法国发展到高潮。

  代表人物:英国-霍布斯、洛克,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

  核心观点:批判君主专制、教会权威,宣扬自由平等、法治、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主权在民、知识理性,开明君主制(伏尔泰),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孟德斯鸠),民主共和(卢梭)

  启蒙运动的影响:猛烈冲击封建势力,传播进步思想,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根据,进行了舆论动员,也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系统的政治构想。

  第7课美国独立战争

  1、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与战争进程(测试水平层次A)

  (1)起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独立战争的进程与《独立宣言》: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独立。

  2、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测试水平层次B):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也为拉美独立运动树立榜样,也实践了启蒙思想。

  3、《合众国宪法》与美国联邦制度的确立(测试水平层次B)

  内容:1787年《合众国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联邦政府按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构建:参、众两院构成的国会为最高立法机构,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联邦高等法院为最高司法机关。

  意义:美国联邦制度的确立,解决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联邦政府各种权力分配问题,使美国以后的政局得以长期保持稳定,有利于其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8课法国大革命的原因及影响

  1、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测试水平层次A)

  (1)法国大革命的原因: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法国大革命的爆发: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象征着标志着封建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

  2、《人权宣言》(测试水平层次B):

  主张--自由平等的;天赋人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

  意义--否定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成为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3、《法国民法典》(测试水平层次A):评价--法典否认了封建等级制度和特权,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把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从法律上巩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秩序。并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制定法典的蓝本。

  第9课英国工业革命

  1、定义:工业革命是指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的过程。

  2、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条件(测试水平层次B):

  政治前提:资产阶级革命后所建立的君主立宪政府积极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鼓励发展国内外贸易;通过实施《垄断法》,保护专利权,激励创新,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政治前提。

  经济驱动力: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英国通过海外殖民控制了欧洲、美洲、亚洲的广大市场国内市场。

  劳动力:圈地运动工业生产提供了大量自由的劳动力。

  资本与市场: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在积聚资本、开辟国外市场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技术:英国发达的工场手工业也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提供了劳动分工和技术条件。

  能源和原料:煤炭资源的开发、圈地运动使农业生产率与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

  3、机器的发明与改进(测试水平层次A)

  1)阿克莱特建立了第一个水力纺纱厂,标志着现代工厂的诞生。

  2)瓦特研制了"万能蒸汽机",开辟了崭新的"蒸汽时代"。

  4、工业革命的影响(测试水平层次C):

  1)1860年,占世界总人口2%的英国,生产了占世界总量50%的工业品,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2)工业革命促使英国从农业社会嬗变为工业社会,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产业结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不断缩小,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不断扩大。

  阶级结构: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成为最主要的社会关系。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成为最主要的社会关系。

  生活方式: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人口急剧增加。生活节奏加快,家庭规模日渐缩小,教育逐步普及,生活质量总体得到提高。

  3)促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如现代工厂制)和新法规(如社会立法)的产生。

  4)又带来了与农业时代不同的贫困、环境污染、犯罪等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如血汗工厂)

  5)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第10课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现代工厂制度(测试水平层次B)

  产生的原因: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产生的时间、行业:18世纪70年代纺织行业

  特点:生产组织--大规模、机械化、劳动者集中生产

  经营管理--严格的规章制度、分工

  影响:有利于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生产效率、经济效益;促进经济高速发展。但是也使得工人沦为"机器的附庸",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第11课工业时代初期的社会矛盾

  1、"血汗工厂"(测试水平层次A):

  工业时代初期,早期工厂制度被称为"血汗工厂"。

  产生原因:工业革命带来的现代工厂制度;(2)资本家追求高额利润的贪婪心理。

  表现:工人在监工的监视下,从事高强度的机械化劳作,他们工作环境恶劣,劳动时间长,工资低廉,得不到必要的教育。

  2、社会立法(测试水平层次A):

  原因和目的:工业革命期间,在工人争取生存而斗争的压力下,欧洲一些国家的政府为维护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缓和阶级矛盾,制定了一些。关于劳动、报酬、教育、卫生、社会救济等方面的法律和法规。

  社会立法首先从工厂法开始。

  影响:工业革命期间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社会立法虽然从法律上一定程度保障了社会底层民众的一些基本权利,改善了工人的生活条件,发挥了缓和矛盾、化解社会冲突的作用,但没有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的公正、公平,也没有消弭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和冲突。

  第12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测试水平层次A)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1848年《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第14课美国南北战争

  (测试水平层次B)

  1、背景:19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西部领土的不断扩张,美国南北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北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与南部种植园奴隶制的矛盾,逐渐尖锐。双方在市场、关税、西部土地处理、奴隶制度存废等一系列重大利益问题上,产生无法调和的分歧。

  2、过程:

  1861年,擅自宣布脱离联邦的南部州首先挑起内战。

  1862年,林肯总统先后颁布了《宅地法》、《解放宣言》,扭转了战局。

  1863年联邦军队取得葛底斯堡战役的胜利,成为南北战争的转折点。

  1865年4月,南北战争以联邦政府的胜利而结束。

  2、意义:消除了国家分裂的危险,维护了美利坚民族的统一。以民主方式基本解决了农民土地

  问题,并在法律上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此后美国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第15课德国的统一

  1、德意志的统一(测试水平层次B)

  (1)背景:19世纪中叶,德意志地区资本主义获得了发展,但是四分五裂的政治状态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德意志民族统一问题被提上日程。当时各邦国中,以普鲁士邦的综合实力最为强大。俾斯麦力主强硬的"铁血"统一道路,即在普鲁士王室领导下,通过王朝战争,取得民族统一。

  (2)过程:1864年到1870年,普鲁士连续发动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三次王朝战争,全部取得胜利。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

  (3)意义:德意志民族结束分裂、割据,走上独立自主。资本主义得统一的国内市场,得到迅猛发展。但由于统一是在普鲁士王室领导下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的,因此君主政体得以保留,并在此基础上强化了军国主义传统,对德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2、欧洲头号工业强国(测试水平层次A):

  20世纪初:德国工业生产超过英国,一跃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第16课俄国的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

  1861年农奴制改革(测试水平层次B):

  1)背景:19世纪俄国的资本主义受到封建农奴制的阻碍,发展缓慢。农奴反抗不断,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受到严重威胁。1856年,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农奴制的弊端暴露无遗,沙皇专制也面临空前的政治危机。

  2)内容: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宣布农民获得自由民的权利和地位,农民交纳赎金后,可得到一块份地。

  3)影响: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资本)。但由于改革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第17课日本明治维新

  (测试水平层次B)

  1、背景:德川幕府统治下对内军事专制统治,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从而使社会矛盾激化。19世纪中期,遭遇外来侵略,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1868年,西南各藩的武士,在"尊王攘夷"的口号下,武装倒幕。废除幕府制度,实行"王政复古",建立明治政府。

  2、内容:1868开始,明治政府积极推行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维新政策和措施,史称"明治维新"。

  1)政治上:明治政府通过"版籍奉还"和"废藩置县",消除了各地藩阀势力和封建割据,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废除身份等级制度,倡导四民平等。

  2)经济上:实行地税改革,承认土地私有权和买卖权,并使政府获得稳定的财政收入。撤除关卡、行会,废除身份等级制度,允许人民自由择业,鼓励工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和现代产业制度。

  3)文化教育上:派遣留学生,兴办现代教育。

  4)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宣扬武士道精神。

  5)社会生活:进行移风易俗,开化社会文明。

  3、影响:为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使日本成为强国。保留了天皇制度,未能完全确立现代政治体制,给走向军国主义道路埋下伏笔。

  第1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测试水平层次A)

  1、背景:

  当时欧美主要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基本完成,政局相对稳定。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主要国家都实行了初步的工业化,积累了创业的资本。

  科学理论的突破和技术创新。

  2、时间:

  第二次工业革命起于19世纪70年代。

  3、内容:

  1)电机的发明和运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19世纪60至70年代,发电机诞生并得到技术改进。19世纪末,电成为新能源逐步推广。电力时代到来了。

  2)钢铁冶炼技术取得重大进展,钢铁逐渐取代熟铁,成为风行世界的新材料。

  3)内燃机的发明,带动汽车工业的诞生,交通运输展现新面貌。内燃机还推动了农业的机械化。

  4)石油化学工业一跃成为重要的生产部门。

  4、影响:

  1)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特别是美国与德国。

  2)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直接推动下,在生产规模巨大、资本高度集中的新兴产业,最早形成大企业与垄断资本。大企业和垄断资本的出现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加剧了竞争的无序性,扩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成为经济危机和社会冲突的重要原因。

  第19课帝国主义瓜分世界

  (测试水平层次A)

  1、资本输出:在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阶段,西方工业化国家以商品输出为主要扩张手段。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成为西方国家的重要扩张手段。

  2、列强瓜分世界:19世纪70年代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高潮,争夺的焦点是非洲、中东和东亚太平洋地区,其中,亚洲太平洋地区争夺的主要目标是中国,他们采取先侵占中国边境邻邦作为基地的方法。还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美国在1899年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力求"利益均占"。

  3、殖民体系的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英、俄、法、德、美、日是六个最主要的殖民大国,其中英国是头号的世界殖民大国。

  殖民统治从形式上分,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殖民地完全丧失独立性,半殖民地是独立国家向殖民地国家过渡的形式,名义上保持政治独立,但经济、财政和外交依附性很强;西方国家强迫它们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种种特权。

  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是引发地区冲突的根源,也是引起世界范围大规模战争的祸根。

 

教师整理2015_【教师整理】2015届高三历史复习 知识点分类 高二下册

https://m.oubohk.cn/yuwen/286130/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学科高考热门文章

学科高考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京ICP备15015689号 返回顶部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