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怎么读|从新的视角读懂备课

时间:2021-08-23 来源:教学随笔 点击:

视角怎么读|从新的视角读懂备课

  作者:河南偃师市城关镇第二初级中学 刘晓娜

  凡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才能有效果可言。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决定着教与学的方向。

  逐层设计教学目标是教师备好课的前提。从课程标准到本册教材特点,从单元目标到课时目标,要系统化,要一体化,互为呼应,互相渗透。教师要实现从宏观到微观的认知准备过程,才能做到培养学生能力有针对性。以七年级下册教学目标的设计为例,第一单元是状物抒情散文,编者选取了四篇课文,所以我将训练侧重点安排为“赏析”,在每一篇文章中都侧重训练,从方法到表达,从知识点到问题,做到课课训练让目标真正突破在课堂教学中。如此设计突出了总目标中“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一点,体现了课程标准第四学段中“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这一目标。以单元为整体在精读课中指导赏析的方法,在略读课中加强练习运用,通过多种学习形式,以教材为依托,深入浅出地反复赏读,以延伸到同类型文章为检测,加强反馈,形成能力。

  初中语文教材多选取名家名篇,面对这样的经典篇目,教师发现有价值的信息特别多,在备课中多是“毫不保留”地让学生“狼吞虎咽”,结果是“面面俱到,等于不到”,不如一单元、一节课突出训练一种技能,有板有眼,有章法,才能使教学目的明确,使学生有收获,有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拘泥于教科书,以“教书为教学”,眼界狭窄,教学呆滞。一遇到课改类型的检测,往往出现学生成绩差,教师埋怨多的局面:“教什么不考什么”“考试不出书上的内容,要教科书干什么?”他们的问题出在不会“用教材”只会“教教材”。教材是知识积累、能力训练的一个“载体”。试想,全国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可各地选用的教材却五花八门,不论哪一种教材都精选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富有时代特色,能体现新课程能力训练的文章。教师要明确这一点,将统一的课程标准渗透于不同的教材载体中,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是停留在死扣某一篇文章的知识点上。在这一点上,我们的检测试卷也同样给我们引导和启发,大量的能力题,课外阅读题、实践活动题等,都在让教师明白使用教材培养学生能力才是教学的核心。

  使用教材还表现在教师对教材的适当剪裁、组合、新增、重组上。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原有顺序为《石榴》《海燕》《白鹅》《鹤群》,经我调整后为《海燕》《鹤群》《白鹅》《石榴》,这样做到了精读与略读穿插,写动物与写植物分开,归类体会更益于深入了解同类型文章的特点。教材内容只是作为达到教学任务(目的)的一种载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大胆地剪裁、组合、创新是很有必要的。

  长期以来,我们对备课的研究往往只关注共性的成分,而忽略了教师个性特点和认知风格对课堂教学的影响。结果造成老师们听一节课,学一种风格,盲目跟从导致邯郸学步。听于漪老师的课如同“自然流淌出来”的顺畅、巧妙。这主要在于她善于从实际出发,自觉发挥自己的特长,移植、加工、改造、创新形成了课如其人,生动活泼的课堂局面。对于一个教师而言,工作中面对不同的学生,选用不同的教材,还有不断改革的教学方法、课堂模式等,但不管怎样,教师都要在备课中保持自己的个性,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的独到之处。教师的个性、气质、知觉、悟性等都可以成为备课的特色,一旦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风采,就能培养出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正如,我们常听到“这就是某某老师的课”“这才像是某某老师带出来的学生”。当然具有个性特色并不是排斥借鉴,我甚至认为模仿借鉴是很好的方式,尤其是对我们年轻教师,但借鉴不是毫无保留的低级照搬,而是批判吸收的过程。听名师的课,参于优质课观摩,甚至是学校内的教研听课,都是我们学习借鉴的好机会。

  “欲速则不达”,个性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探索、实践、反思、积累的过程,希望老师们依据自身条件,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个性,打造自身的个性特色,把握优化教学的内在因素,展现自己独特的教学魅力。

视角怎么读|从新的视角读懂备课

https://m.oubohk.cn/yuwen/352886/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教学随笔热门文章

教学随笔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京ICP备15015689号 返回顶部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