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功能的理性沉思

时间:2019-12-07 来源:德育研究 点击:

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功能的理性沉思

    论文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的功能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的问题,经过深入的、客观的理性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人性教育的功能,即人之为人的尊重与培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之一;政治教育的功能,即人之政治属性的建立和完善构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功能;信仰教育的功能,即人之终极归属的塑造与引导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功能。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人性教育;政治教育;信仰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的成长中发挥的功能似乎是一个十分确定、无须深入思考的问题,但是,如果抛开成见,深入思考,又会发现:以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的认识还有很多问题,尤其是在发挥功能的领域方面,还有许多认识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本文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发挥的功能做进一步的理性沉思。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人之为人的尊重与培育”的功能

  人之为人的尊重与培育实质就是人性教育,探讨人性教育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人性。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任何现实的人都是生物性、社会性、精神性的统一体,这里的生物性就是人的自然属性。所以,现实的人性主要包括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自然属性就是指人的本能的需要和欲求,马克思指出:“人直接的是自然存在物,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而且,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这就决定了人不可能完全摆脱动物的某些属性,所以,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就是指人的群体、合作和归属的倾向。马克思指出“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所以,社会属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精神属性就是指人以思维、想象、目的性等为表现特征的思想意识。马克思在《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一个物种的全部特性就在于物种生活活动方式,而人的物种的特性就在于他的活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因此,思想意识是人之为人的一个重要特点。人性教育就是建立在上述对人性的理解基础上的教育,即对人的属性的尊重与培育,从而塑造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从表面看,人性教育似乎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直接涉及的领域,但是,仔细思考又会发现,虽然它没有直接的体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当中,但是,它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可缺少的功能定位。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而思想政治素质是建立在一个健全人的基础之上的,如果一个人人之为人的素质都不具备,那么又何谈思想政治素质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这里的“实际问题”也就是大学生人之为人的基本需要,或者说就是人性的基本需求,这一原则的提出也正是尊重人的基本属性的具体要求。所以,人性教育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必要的。另外,人性教育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可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包含的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有人性教育的功能,只是每门课程发挥功能的侧重点又有所区别,这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更加侧重于人性教育,或者说它就是人性教育。虽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当中包括法律基础教育,但是,该课当中的法律基础教育只是规范层面的教育,所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可以概括为道德规范教育。道德规范教育与人性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从教育目标上来看,大学生的道德规范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这样的目标实质上就是培养大学生成为一个具有高尚人格,明礼诚信的优秀公民。人性教育其目的在于人之为人的唤醒、提升与超越。实质上,它与道德规范教育一样,也是培养大学生的高尚人格。其次,从教育内容上来看,道德规范教育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知识。而人性教育的内容事实上也主要集中在上述几个方面,所以,二者的知识内容基本互通。第三,从教育效果上看,道德规范教育与人性教育的结果相辅相成,道德规范意识较强的人,其人性也较为圆满;道德规范弱的人,其人性也有所缺失。所以,道德教育与人性教育密切相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承担了人性教育的功能。

  综上,人性教育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所以,人性教育的功能,即人之为人的尊重与培育构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之一。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人之政治属性的建立和完善”的功能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教育功能是基本的常识,但是,并非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教育功能的问题就是昭然若揭的。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对政治教育反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样的事实也督促教师思考,如何消除学生对政治教育的反感。许多学生对政治教育的反感,一个重要原因即在于对政治教育的狭隘理解甚至于错误的理解:即认为政治教育就是对政治规则的认同与接受,进而对执政团体的拥护与支持,这样的理解直接影响了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NextPage]

      政治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依赖于对政治与人的关系的正确认识。事实上,政治是人之为人的一种属性,政治规则是人之政治属性的具体表现。早在古希腊,哲学大师亚里士多德就指出“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毛泽东认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这些论述告诉大家:政治属性是人之为人的基本属性。所以,积极参加政治活动乃是人的本性的必然要求。

  基于对政治与人的关系的这种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教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政治观念的塑造和完善

  具备基本的政治观念是人之为人的基本要求,而教育是获得政治观念最主要的方式。所以,大学生必须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系统指导,使他们能够形成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基本政治观念和对当代中国政治的情感认同。

  2.政治参与意识的激发和培育

  政治参与意识是人的政治属性的具体表现,也是一个现代公民的基本条件。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一个人缺乏政治参与意识,必将影响社会的健康发展,所以,政治参与意识也是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3.政治道德的培育和生成

  政治道德是人的政治实践的基础和前提,一个没有政治道德的人,就不能称之为健全的人,因此,培育大学生的政治道德,也是政治教育的一项基础内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中,虽然没有直接的政治道德的内容,但是具体政治理论中却渗透着政治道德的规范和要求。所以,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大学生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生成自己的政治道德。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五门课程当中,虽然都具有政治教育的功能,但是,以最直接的方式实施政治教育的就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以及“形势与政策”这三门课程,它们以各自侧重的内容实施着政治教育的功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即主要从历史的角度培养学生的政治观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主要是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即主要从理论的角度培养学生的政治观念。“形势与政策”主要是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即主要从现实的角度培养学生的政治观念和政治参与意识。

  总之,政治是人的内在需要,大学生通过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使自己的内在需要获得了具体内容,政治教育功能构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功能。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人之终极归属的塑造与引导”的功能

  人之终极归属的塑造与引导实质就是信仰教育,探讨信仰教育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信仰。《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信仰就是:“指在无充分的理智认识足以保证一个命题为真实的情况下,就对它给予接受或者同意的一种心理状态。”从以上的定义不难得出结论,信仰就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坚信态度,并因之而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指导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信仰教育则是一定的阶级或集团,根据自己阶级或集团的需要,把自己阶级或集团倡导的信仰通过教育的方法传授给受教育者,以此影响受教育者的信仰,并进而影响受教育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信仰教育对于大学生是重要的,首先,这种重要性来自于信仰是人之为人的重要特性。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人的思维又不会满足于有限的生命存在,它会时时追求对有限生命的超越,这种对有限生命的超越追求,就使人进入了信仰领域。所以,正是人的生命的有限性和人的思维的无限性,决定了人的信仰成为一种客观存在。正如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所说:“大部分的人从记忆难及的洪荒时代起就感受到了一种信仰的需要,需要信仰是一种生命的延续性。”所以,正是信仰的存在使人的有限生命获得了无限的支撑。因此,信仰教育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是重要的。

  在当代中国,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教育是历史和社会的必然要求。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在深刻总结历史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严密而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揭示了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普遍规律。其次,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决定的。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而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经验也进一步证明,正是因为我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们的发展才得到了根本的保证。因此,在当代中国,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使之成为大学生的信仰和追求,这样才能使大学生自觉地把自己融入马克思主义的事业中去,并为之而奋斗终生。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要载体,其中起最核心作用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根本、最基础、最具有稳定性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成为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工人阶级伟大的认识工具的决定性内容。”而知识教育是信仰教育的基础,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建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前提。因此,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总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必然要求,作为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然要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功能。

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功能的理性沉思

https://m.oubohk.cn/zhengzhi/288692/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德育研究热门文章

德育研究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京ICP备15015689号 返回顶部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