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抗战纪念馆|抗战时上海菜价涨10倍 主妇巧做松花皮蛋等经济菜

时间:2024-03-25 来源:中国近现代史 点击:

上海抗战纪念馆|抗战时上海菜价涨10倍 主妇巧做松花皮蛋等经济菜

  醋小排、百叶包、咸菜毛豆……抗战时期,小小菜篮子,折射出战争对百姓生活的影响,也透出沪上主妇善为“无米之炊”的巧心思和乐观心态。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退休教师刘善龄日前在整理《申报》时,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专栏——1938年至1942年间上海家庭的“一星期经济菜单”,专栏作者为“华英女士”。

  涨10倍的菜价

  “一周经济菜单”于1938年10月13日开栏,“华英女士”的真实身份难以考证,但“华先生月入200元”,在当时算是小康之家。

  彼时战争已经打响,“物价飞涨”困扰百姓。于是,“华英女士”倡议,“人人都该筷下留情,少夹些菜。你要是筷子如雨点,牙齿如夹剪,那么就是一块钱两块钱的菜,也会像风卷残云般,一扫而光的。”

  1942年6月14日,“华英女士”写道,“我最初开这菜单的时候,每天两荤两素,六七角的确已够了。谁知时移世变,法币的价值会一天低似一天,物料的价格会一天高似一天,于是现在每天非六七元八九元不办了。”也就是说,四年战争让沪上菜价涨了近10倍!百姓之苦可想而知。

  “做人家”的主妇

  虽然时局艰辛,但和很多“做人家”的上海主妇一样,“华英女士”总能通过巧思妙想,用不多的花费让生活充满滋味。

  每天六七角钱,要配两荤两素,怎么办?她建议“出三角钱,向鸡鸭铺子买半打鸡鸭翅膀来,加些儿咖喱和洋山芋同煮,可分做日夜两碗!”“虾子无论邵万生三阳都有得买,一角钱买一包,可分作二三次用,面筋每个一铜元,日夜三十个面筋,只须法币一角好了。”她倡导省油运动,“做菜时可以白烧的,就改为白烧,不要加油加酱的红烧了。”

  1940年元旦之际,“华英女士”说,“读者们吃了一年的经济菜,嘴里一定吃得很淡了!元旦应当吃得好一些,也算是苦中作乐,请大家暂时忘了来日大难,来快快乐乐地吃一顿吧!”给出的菜单是“松花皮蛋,虾米拌胶菜,油鸡与酱鸭,暖锅”。在刘善龄看来,家常菜单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一道道美味佳肴,还有“海派生活”一以贯之的精致和乐观。本报记者陆梓华

 

上海抗战纪念馆|抗战时上海菜价涨10倍 主妇巧做松花皮蛋等经济菜

https://m.oubohk.cn/lishi/359374/

推荐访问: 抗战之上海大皇帝 1932年上海抗战

扩展阅读文章

中国近现代史热门文章

中国近现代史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京ICP备15015689号 返回顶部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