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新材料的发展方向_浅谈初中物理新老教材

时间:2019-05-14 来源:教学教研 点击:

浅谈建筑新材料的发展方向_浅谈初中物理新老教材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应运而生。老物理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都是从物理学科本身出发,重点关注物理学中有哪些主要内容,物理学的学科体系和教学的逻辑结构。编写者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哪些知识是所谓的主干知识,哪些知识是初中学生应该学习的,哪些能力是应该训练的。在这种思维模式下设计出的物理课堂,基本忽略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而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不再单纯地依据物理学本身的内容和结构为出发点,而是首先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有些在物理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在新教科书中可能并不强调。有些并不属于物理学的内容,在课程中却又安排在十分显然的位置。有些在物理学中通常认为很重要的能力,例如演绎能力,新课程并不强调。其编写的宗旨定位在以物理学的内容作为素材,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和一定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以《光的反射和折射》为例分析新老教材。

  首先是降低了知识点的要求:1、光的反射。从课标与大纲的角度看,光的反射知识由‘理解’降低为‘了解’,‘定律’也改成了‘规律’。新教材强调的是探究活动,而对于反射规律的表述则是“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种表述,并没有提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共面,也没有提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尽管这样的表述并不完整,但这种处理丝毫不会妨碍学生对反射规律的应用,这种处理抓住了光在反射时最突出的特征,学生很好理解和记忆。2、平面镜成像。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虽然没有强调 “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但是有“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其区别在于对生活中这一现象,要经过学生自己的实验探究去澄清头脑中的潜科学概念和验证这一现象特点的猜想,重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像物等大”“像物等距”两个特点的过程,对于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课标中并没有提出“知道”,“理解”等终结性的要求,也就是说允许学生的探究不完整。3、凸透镜成像。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光学的重点,老教材对凸透镜成像规律提出的是具体的量的把握要求,而新教材重在学生的探究活动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结论,没有作硬性规定,学生重在探究对规律有定性的整体的了解即可,这种了解完全能够应付对凸透镜应用的需要。能够使学生从繁重、枯燥的题海练习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探究知识,联系生活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当然这个变化所引起的学生练习和习题变化是较大的。

  其次是删减了知识点:删减了“知道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由“知道”层次升为“认识”层次,删减了“知道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的内容提升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看上去似乎矛盾,其实正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改理念,体现了“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活实际,”的课标要求,所以对凸透镜的认识重点放在生活实际上,反对将学生的注意力过分纠缠在“主光轴”等概念上,这一减一增,反映了对知识传承的弱化,对联系生活实际的强化。

  最后是增加了知识点:1、从“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变为“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凸透镜的应用为什么就一定只能局限于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呢?教材中为此专门增加了两节即“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放大镜”两节。 2、增加了“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和“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使传统的教材中 “颜色之迷”是打“*”号的,表示选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最多也就留点时间给学生自己看,一般都不会再作任何说明和解释,有些教师更是一跃而过。然而随着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艺术教育在目前的素质教育中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部分内容作为美术的基础知识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课程标准重新提出了“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终结性要求。而且还要求“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关于“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在课程标准中也是重新提出的。但只提出“比较”这一过程性要求,不要求记住具体规律。

  从上面的对比分析中我们看出新课标教科书较之传统教科书变化是非常大的, 7个知识点,有6个发生了变化或删减,或降低,还有增加。那么课改区初中毕业生物理素质如何呢,很多物理老师一致肯定课改区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课堂发言积极,气氛热烈,科学探究的热情很高,应该说很有发展潜力,但是物理基础知识相对薄弱,非课改区的学生物理基础知识相对好些,比较容易接受高中物理知识,但动手探究的能力不如课改区学生。应该说课改的成果是显著的。由于课标在教学内容上大幅度降低了难度,甚至删减。物理知识传承的弱化是正常的,也是课标所预料的,这并不可怕,作为初中物理教师,一方面可以将学生利用探究的方法去构建那些知识(少数优秀生,切莫一刀切)。另一方面对于无法用探究方法得到而课标明确删去或作降低要求的内容,就不要引入,否则会乱了学生心,这样也为高中与初中的衔接提供了广阔天地。以往我们强调要 “打死基础”,其实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因为基础知识打得太死了,学生进入高中之后,由于受已学知识的影响过深而无法悦纳高中新知,这种拒绝新知的心理障碍,直接影响到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因此出现了常见的“初中物理成绩不错,进入高中之后一降再降的可悲局面”而现在初中物理中更多的是体验经历,很多概念或规律即没有终结性结论,因而学生只有一个模糊而又朦胧的看法,比如电压,新课程标准教科书根本不提电压的概念,待到学生升入高中之后,学习电压即电位差时就轻松多了,以往学生由于受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这一观点的影响对电压就是电位差很难认同,而现在的初中物理很多东西都是模糊的不确定的,这就为学生进入高中时学习物理新知识留有了宽松的余地。

  旧有旧的陈,新有新的鲜,顺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让我们的学生自由翱翔在科学探究的天空。

  来源:谢冬英物理工作室

浅谈建筑新材料的发展方向_浅谈初中物理新老教材

https://m.oubohk.cn/shuxue/246069/

推荐访问: 浅谈胡鞍钢的全面超越论 浅谈46号抗磨液压油的选用之道 浅谈目前建筑产业化的瓶颈及解决思路 浅谈拾荒 浅谈中美贸易战 浅谈军港码头消防设施的配置和管理 浅谈人工智能

扩展阅读文章

教学教研热门文章

教学教研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京ICP备15015689号 返回顶部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