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生自主发现的问题_一个学生自主发现的问题

时间:2020-03-29 来源:教学教研 点击:

一个学生自主发现的问题_一个学生自主发现的问题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一个传统的实验,因为课标中对凸透镜成像规律有知识层次的要求,所以多数人对这一实验的设计重点都在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实验结论的分析论证上。但由于实验过程中物距的选择教师做了规定,现象的记录教师做了表格的设计,结论的得出当然就一目了然了,所以常常是课堂上实验完成的相当好,但第二节课提问时,学生几乎没有影响,隔一段时间复习,更是和没有做一样,所以大多数老师认为,对于实验,做和不做一个样,索性选择系统地讲实验,学生记实验结论的办法。

  为什么会出现做和不做一个样的局面呢?因为学生的“做”是机械操作,按图索骥。真正的实验会有那么规律的数据采集吗?真正的实验现象会那么规律的记录吗?照此看来,学生不是忘记了,根本是没有真正经历,结论是看见的,不是分析论证得出的。

  我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另辟蹊径,将重点放在问题的提出上,我认为如果问题是学生发现的,那么对于结论的学习就是有意义接受,理解自然深刻。那么如何让学生发现问题呢?很简单,就是依赖教材。

  《生活中的透镜》是人教版教材中的一节内容,它安排在《透镜》之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之前,多数教师对于本节内容编者意图的分析都在于“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我却不这么认为,我将本节内容比作“新娘子头上的红纱”,若隐若现地为下一节探究做好问题情境的创设。所以本节教材的处理中,我将实验室的透镜发给每一个小组各一个,先让他们做为放大镜观察书本上的字,然后再用同一个透镜自制照相机,观察教室外的物体,这样交替进行着观察所成像的不同性质,在学生的不经意中其实埋下了伏笔——同一个放大镜,为什么所成的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当学生有这样的问题时,也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其醉翁之意之意不在酒,最终的目的是学生提出:“凸透镜成不同的像与物距可能有关系?”

  “老师,离物体的远近不一样,所成的像大小,倒正就不一样”一个在班里相当活跃,但成绩并不突出的男生×××迫不及待地向我提出了自己的发现,我松了一口气。

  “同学们,×××的这一重大发现,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探究课题——凸透镜所成的像与物距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下一节课我们集体来深入地进行探究。”我将发现的问题郑重其事地写在黑板上,接着说: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需要想象和创意,解决问题就只是技术问题了。我们对×××的这一发现 表示祝贺!”

  感想一:问题来源于生活中的现象,《生活中的透镜》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透镜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它还应该承担更重要的任务,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发现问题。

  感想二:教学的魅力在于对于教材和知识的创意设计,同时更在于这样的创意得到学生的回应,其喜悦程度不亚于科学家的发现运用于实践,技术人员的产品得到推广应用,农民播种下的种子发芽。

  来源:墨鱼斗的世界博客

一个学生自主发现的问题_一个学生自主发现的问题

https://m.oubohk.cn/shuxue/302334/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教学教研热门文章

教学教研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京ICP备15015689号 返回顶部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