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初探

时间:2021-05-21 来源:教学教研 点击: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初探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中学习,学习的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的学习成了纯粹、被动的接受以及记忆的过程。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内容形式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他们的学习过程更多是以问题形式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他们的学习过程更多的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下面是我在平时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教育原则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也更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的意识是思维的起点,只有具备了问题的意识,并且随着逐步增强,会促使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探索、思考,激活认知的冲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问题是学习的动力,学习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让学生敢于提问,学会提问,善于提问,是新课程标准的一项重要目标。小学生一开始往往提不出问题或者不敢提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树立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敢于提问,敢于回答,敢于补充。问题的质量高低、准确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参与提问,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二、重视学生动手实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组织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究发现规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认识,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抽象思考、概括、分析、推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有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平时教学中如果能经常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这不仅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迎合儿童“好奇、好动、好玩”的心理需求,也能让他们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逐步形成实践求知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应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例如:教学“圆面积”时,第一环节老师引导学生将圆拼割后组成了一个长方形。第二环节的重点就是观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我设计了这样的讨论题目:①拼割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②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有什么关系?③根据长方形面积=长×宽,你能求出圆的面积吗?怎么求?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了边操作、边观察的分析方法,通过小组的讨论,探索出圆面积计算公式。

  总之,让学生动手操作,强化了感知,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有助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接受;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助于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成为全面发展的学生。

  三、组织学生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以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1.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与群体合作、优势互补的功效,关键是优化组建合作小组。我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进行评定,然后分成4-6人的若干学习小组,有1人任组长。组长一般要求学校成绩好,乐于助人,且有一定的合作创新意识,口头表达、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为了便于公平竞争,组与组之间力求均衡。还要求每个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每月评选优胜小组和最佳组员,这样既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把握合作学习时空

  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调控者,又是直接的参与者,在组织学生合作研讨时要科学调控时间。出示讨论题后,要留给学生看题审题的空间—独立思考的空间,在明白题意后,诱导学生联想、猜想。同时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合作讨论的空间,在此,教师要行间巡视,及时地给学生诱导、释疑、把握航向,以便了解掌握第一手信息,并及时进行调控。当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时,要求学生学会倾听,鼓励补充,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教师还应用鼓励性语言“别着急,慢慢讲”,“你的想法真妙”等,让学生感受老师的信任。

  四、引导学生自学思考

  自学能力是人们为社会做贡献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自学”即学生自己看书,理解教材。孔子说过“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让学生看书思考,不仅给他们思考的空间,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养成勤学善思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创造条件,组织学生进行适量的自学活动。对学生自学内容要心中有数。内容的选择要做到:1.文字叙述较多,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2.与前边讲过的知识有着相似的道理,便于学生类比;3.与前面学过的内容联系比较紧密,且重点突出,便于学生概括、总结。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时,要“少而精”。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教师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而不是和盘托出。学生自学时,教师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学习思路,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及阅读、书写的情况,掌握学生自学的心理状态,进行引导,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区别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当然自学习惯的形成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教师要通过经常、合理、有效的练习活动来强化,并要适时检验其自学效果。同时,教师要要求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认真思考、先复习后做作业、注意审题、独立完成作业、反复验证和愿意请求教师答疑等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逐渐地形成具有综合特点的自学习惯。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多样,我们只有不断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还课堂于学生,给学生提供宽松、和谐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我发展,培养数学能力,才能使新课程标准正常实施,杜绝教师“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达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陈玲



相关链接>>

1、决战2015高考数学之四月深化复习(学生版)

2、全国各地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调研数学(理)试题汇总

3、2014-2015学年春初中数学备课资料精选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初探

https://m.oubohk.cn/shuxue/334129/

推荐访问: 优化课堂教学策略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

扩展阅读文章

教学教研热门文章

教学教研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京ICP备15015689号 返回顶部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