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楚然]谈初中科学教学的课堂提问技巧

时间:2013-11-13 来源:科学中考大纲 点击:

[谈楚然]谈初中科学教学的课堂提问技巧

  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这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这里的“导”,很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来实现,有人认为提问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所有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体现。大教育家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也认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可见,课堂提问与教学的关系,其价值远胜于形式上的热闹。
  
  课堂提问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相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或回答,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富有启发性,可思性,连贯性的提问能促进教与学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使教学活动变得快乐、轻松、有效。从学生方面来看,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诱发学生多问、敢问的治学精神,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养成从容沉稳,应对自如的表达能力。
  
  课堂提问的技巧是多种多样的,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经常运用一些技巧,下面简单谈谈我在课堂教学中的感受:
  
  一,要注意目的性。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不能盲目地实施提问,对每一个问题都应该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来精心设计。要考虑通过提问使学生学到什么、思考什么、达到何种要求。选择问题的切入点通常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以及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过渡处和容易产生疑难的地方。提问中应避免随意性、盲目性和主观性。如“一问齐答”式,这种旨在追求热闹场面的表面性提问。“对不对”、“是不是”式这种盲目随意性的提问。如果脱离这一点,往往会导致“问无实质,问多无趣”,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发展。比如:学习了欧姆定律后,学生对公式R=U/I常常产生错误认识,为此可以设计这样一组提问:
  
  (1)某导体两端加8V电压时,测得电流强度是 0.5A ,导体的电阻是多少?
  
  (2)若在导体两端加16V电压,测得的电流强度是多少?导体的电阻是否为原来的两倍?
  
  (3)根据公式R=U/I,我们可以说导体的电阻跟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吗?
  
  二,要创设情景。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说过:“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中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丰富学生的感知,提高学生的思维的有效性。如我在讲“呼吸”这一节时,上课时先让每个学生静下心来,深呼吸两次,排除杂念。我用语言引导他们感觉自己在逐渐变小,变小,变小……变成了空气中的一个个分子,然后要他们缓缓吸气,体会自己进入自己的肺内。这时我提醒学生注意周围的景象——当我们刚刚飘进鼻腔的时候,可以发现有许多“森林”挡住了去路,一些灰尘也被它挡住而不能进入肺,提问学生:“哪个同学 能告诉 老师,那‘森林’是什么?”“我们随着气流旋转前进,注意感觉在鼻腔中是湿润的还是干燥的?有没有温暖的感觉?”……学生一般都能回答出大致情况。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出鼻腔有鼻毛、粘液、丰富的毛细血管等。再继续引导学生往前飘移,穿过咽才能进入喉,提醒学生不要在这个地方迷路,这个地方既可通往食道也可通往喉,在喉部可用手轻拨一下声带,听一听因振动而发出的声音,继续前进就进入了气管,可以看到气管的管壁像一片草原——纤毛,上面布满了滴滴“露珠”——粘液。经过这一情境的旅行,学生对呼吸道的构造特点基本掌握了。
  
  三,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个科学问题,可以变为几个容易理解的小问题,步步诱导,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解决难题。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与什么有关?(答:与电流强度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答:串联。)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再如:讲《机械运动》时,首先让学生思考三个问题:
  
  平常我们能不能抓住向你飞过来的子弹?
  
  要象平时随手抓一个物体一样,抓住高速飞行的子弹,你有没有办法?
  
  书上引言中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正在高速飞行的子弹?通过设疑,让学生激起兴趣,引发思维,让学生扮演问题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加入学习活动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要利用矛盾,寻找比较因素,引起思索。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为什么”,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如“阿基米德原理”一节的教学,一开始教师就提出:“木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浮在上面,铁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下沉?”学生回答:“因为铁重而木块轻.”教师接着问:“把重10牛的铁块和重10牛的木块都放进水里,为什么木块浮上来,铁块却沉下去呢?”这一问,学生对生活经验“因铁重而下沉”产生了怀疑,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再例如:在讲"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时,可这样设计开头:教师问:100瓦的灯泡亮还是40瓦的灯泡亮?学生答:当然是100瓦的灯泡亮。教师将“200伏、100瓦”和“220伏,40瓦”两灯泡联接入220伏的电源中演示,果然与学生的答案一样。这时学生的片面性似乎胜利了。教师再将这两灯改为串联后接入220伏的电源中演示,结果100瓦的灯泡反而比40瓦的灯泡暗得多。这一出乎意料的事实使学生们展开思维,迫使他们向知识的更深层次进军。通过比较足以建立起信息之间的横向联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养成思辨的习惯。
  
  五,要体现层次性。教学要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展和提高,这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一大要求。因此,在课堂的问题设计中,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有梯度地设计课堂问题,使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一般来说,设计课堂问题要注意三个梯度:第一梯度是设计基本的、简单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程度比较差的同学,使基础知识的内化和熟化,这类问题常用于课堂小结阶段和新课开始的复习阶段,以巩固强化教学中的重点知识(如基本概念和原理等),例如学习了“土壤里有什么”就由题目引出这个问题,自然而简单。第二梯度是设计一些带有综合性、灵活性的问题,面向中等生,使学生把知识转变为技能,以达到知识同化的目的。这类问题常用于课堂教学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的环节中,如在学习了“植物的感应性”知识后,可提问学生“如何培育出一株主干呈90度左右弯曲造型的盆景”(可利用植物茎的向光性原理或茎的负向地性原理)。第三层次是设计一些思考性、创造性强的问题,供给那些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使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地优化,为以后的创造奠定基础;这类问题主要用于优秀学生的课后思考,以发展他们的科学方法、研究兴趣、创造能力、幻想能力。如在学习了能源知识后,让学生去设计甚至幻想采用什么办法使水在常温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造福于人类。
  
  六,要强调开放性。开放性教学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一大重要特点,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在课堂设计问题时,要尽可能地避免单纯的判断性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要不要等等),要多用疑问性问题、发散性问题、开拓性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受到启迪、受到锻炼。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我设计了“假如没有细菌,自然界将会有什么结果?”、“假如没有重力,自然界将会有什么结果?”、“阿基米德说过,给他一支杠杆,他会撑起地球,他的话能实现吗?”、“你认为生物界中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人类制造的机器人会控制人类?”等问题,利用它们开放性和答案不是唯一特点,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也可让学生进行辩论,让他们“百家争鸣”、各抒己见。
  
  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以人为本,无数成功者的历程表明,个人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远比知识的积累更为重要,科学课也同其他课一样,肩负着提高学生素质的重任。科学教材中有的内容为研究性学习课题能提高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有的为基础性经典内容帮助学生解释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多彩的自然现象,有的为大量的新知识和拓展性内容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为我们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要实现学生素质的提高,必须在课堂上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而教师的提问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主导作用。一方面是课堂调控,另一方面是投石激浪,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问讲求技巧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做到单向发问诚然不够,应该起到投石激浪,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学生展开激烈讨论,在讨论中互问,与教师对问,使科学教学真正呈现自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谈楚然]谈初中科学教学的课堂提问技巧

https://m.oubohk.cn/zhongkao/70914/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科学中考大纲热门文章

科学中考大纲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京ICP备15015689号 返回顶部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