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家“集体批奥数”发人深省

时间:2016-09-13 来源:数学新闻 点击:

【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家“集体批奥数”发人深省

数学家“集体批奥数”发人深省
  
  小学“奥数热”高烧不退,引起了多位数字家的忧虑。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国内数学界泰斗级人物吴文俊院士批评说,奥数是“害人的,害数学”。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首任院长、著名数学家杨乐院士表示,奥数培训班是进行突击训练,对成为数学家起不到作用。数学大师丘成桐指出,奥数不少题目很刁钻,作为爱好偶一为之是可以的。“如果作为主业精心揣摩,甚至为了应付升学,则是很荒谬的事”。(9月12日《中国青年报》)
  
  奥数就像“地沟油”,让人欲罢不能某位家长的话,道出了教育的尴尬和现实的无奈。小升初与奥赛成绩挂钩、名校招生将奥数考试作为重要选项,要想让孩子上好学校,争取到优质教育资源,家长就必须捏着鼻子买这盆“油”。这样一盆数学“地沟油”,仅在北京一个城市,每年市场份额已达20亿元,全国的规模总量有多大,无数家长为此支付的教育成本和经济负担有多大,可想而知。
  
  眼下似乎陷入了一个可怕的误区。家长看奥数,看到的不是数学,是孩子的升学考试和前途命运;学校看奥数,看到的不是数学,是应试教育成绩、重点学校排名;孩子看奥数,看到的也不是数学,更不是兴趣,而是一种枯燥的课外学习任务。
  
  打着数学旗号的中国奥数热,实际上已异化成为一个庞大的暴利产业,一台空耗家长钱财和孩子时间的考试机器。它对社会的伤害,其实远非于此。让数学家们普遍感到忧虑和不安的是,这种超出常温的热、出离常态的畸形追求,会最终伤害数学本身,伤害年青一代对数学的兴趣和追求。张培元
  
  “公示小偷照”的情理法困境
  
  面对小偷拿出针筒晃悠着,面对孕妇盗贼猖獗,“抓还是不抓”让商场犯难。艾滋病、孕妇等职业惯偷,仗着警方处理不了,难以法办不断作案。深圳最繁华商圈之一的东门忍无可忍,将职业惯偷照片当街示众,效果尚佳。
  
  (9月12日《南方都市报》)
  
  说起小偷,很多人可能都义愤填膺,但是站在情感的立场“除之而后快”还是站在法律的立场“客观对待”,对社会来说,恐怕还是一种考验。深圳东门商户公示惯偷照就给了我们这样一道难题。尽管律师说,由公安机关予以公示,可能更妥当。而在“警方称对职业惯偷只能抓了又放,处理不了”的前提下,又该如何看待“公示小偷照”现象呢?
  
  名为公示,实乃示众。何谓示众?《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给大家看,特指当众惩罚犯人”,其特点是通过羞辱当事人的人格,达到杀一儆百的目的。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法治意识的提高,以人格羞辱方式示众来惩罚个体的做法越来越少了,但是,并没有绝迹,特别是示众的思维方式有些时候还顽固地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公示小偷照”提供了一个观察的样本。
  
  笔者以为,应从情、理、法多角度进行分析,而不能就事论事,否则,不能达到厘清弊病的目的,相反,有可能把公众引入困境之中。就情来说,“公示小偷照”显然背离了常情,其意在羞辱,是在用“小偷”来证明“示众”的正当性和合理性,殊不知,小偷也是公民,也有人格尊严,我国《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因此,可以认为,“公示小偷照”没有任何正当性可言,所谓的正当性只存在于自我想象中。(来源:郑州晚报)

【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家“集体批奥数”发人深省

https://m.oubohk.cn/shuxue/160374/

推荐访问: 数学家的小故事 关于数学家的故事

扩展阅读文章

数学新闻热门文章

数学新闻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京ICP备15015689号 返回顶部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