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解题技巧高考语文解题指导:如何有效解答高考语文探究题

时间:2024-03-29 来源:学科高考 点击:

【高考语文解题技巧】高考语文解题指导:如何有效解答高考语文探究题

  作者:江西南康市凤岗中学 李清秀

  从近两年的高考试卷来看,探究题无疑成为现代文阅读试题中的一个亮点。它分值较高,题目灵活,答案不一。探究题,指探讨文本阅读材料中的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和创新,它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体现了一种思维上的深度和广度。

  文学类或实用类文本阅读探究题的命题往往具有以下特点:1.设题有规律。一般在文章的重点、疑难等关键处设题。如2013年高考全国课标卷Ⅰ第11题第(4)小题: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峡谷。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2.设题讲根据。一般依据材料的内容(根植于文本)探讨研究,而不是“随心所欲”,任意发挥。如2013年全国课标Ⅱ卷第12题第(4)小题:为什么陈纳德说自己是“半个中国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3.思考有层次。要求考生从不同层面或角度作思考,一般文本中少有现成的答案。如2013年高考北京卷第20题,要求考生谈谈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并结合文本进行具体阐述。4.答案有限制。它不会像平时可以“见仁见智”,这是选拔人才的高考,阅卷时总会给出一个相对统一的参考答案。5.表述有区别。有的题干直接说“请你探究一下……问题”;有的不明说,诸如“谈谈你的看法”“说说你的理解”“请作简要分析”等。

  在解答探究类高考试题时,要注意以下技巧:

  一、悟透文本

  探究题不是随心所欲的探究,而是立足于文本的探究。因此,首先要尊重文本原作所提供的全部材料。在解读文本时,不能断章取义,必须依据文本的全部材料,特别是关键内容。其次,尊重作者意图和艺术表现的实效。作者创作文本常常把自己的意图表现得比较隐蔽。阅读文本要注意挖掘这样的意图,在此基础上方能进行一些延伸拓展的探究。这就需要我们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解题的首要条件。要边读边想,边想边关注重点词句、重点文段。精读,而不是略读、粗读,更不是一目十行、浮光掠影的跳读。一般来说,读两到三遍是必须的。对文本的阅读,要全神贯注,做到字字入眼,句句入心。尊重文本,读懂文本,直到悟透文本,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

  比如2013年高考全国课标卷Ⅱ实用类阅读第12题第(4)小题:为什么陈纳德说自己是“半个中国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试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谈谈陈纳德说自己是“半个中国人”的理由,首先就要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在文本材料中,陈纳德与中国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概括:一是在抗日战争中他在中国与中国“共患难,同生死”的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对他个人的影响;二是他与中国人民之间的情谊。对第一个方面,可以从他受聘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开始分析,自从他来到中国担任此职后,组建飞虎队,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才能。率领飞虎队在中国境内进行反法西斯的斗争,立下了赫赫战功,自己也从一个鲜为人知的退役的美国陆军航空队中尉晋升为中将,成为名扬天下的新闻人物,可以说,他的事业的发展和中国密不可分。从他与中国人的情谊方面来说,他在中国期间,竭尽全力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与中国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受到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并与中国女子陈香梅喜结连理。这些都可以说明,陈纳德的命运与中国是紧密相连的。所以这道探究题实际上要求考生在整体弄懂文意的基础上对小说中的内容进行概括分析。无论认同不认同这一观点,要想获得高分,就一定要从文本中找依据。

  二、选准角度

  选准角度是指要找到评论的切入点(鉴赏点或评论点)。一般来讲,对作品的评论与鉴赏,可以全面涉及它的内容、形式、思想和艺术。但中学语文考试是考查考生初步的(或“基本的”)鉴赏能力,有的题干上有“某个”或“一个”(或“两个”)角度的要求,有的题干中则没有这样的要求。不管有没有这样的要求,一旦选定分析角度,就要集中笔力有理有据、条理清晰地分析,力求以小见大。

  比如2013年高考课标卷Ⅱ第11题第(4)小题: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解答此题,需要就作者如此安排情节的用意展开探究。这属于对小说情节和艺术表现手法方面的理解和分析,但是因为涉及两个场景,而且这两个场景展示的内容和情节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对比,因此,从对比角度的分析就成为探究的重中之重。首先,前后两个场景的对比,一个是马里诺影子表演的玄妙神秘,一个是他在现实生活中的卑微困顿,使故事情节显得波澜起伏,极富戏剧性,能够充分调动读者阅读的兴趣;其次是环境气氛的对比,前者的影子表演热闹喧嚷而充满趣味,后者的现实生活却困顿凄凉,前者的热闹和趣味很好地衬托突出了后者的悲凉,增加了小说悲剧的意味。马里诺在众人面前的风度翩翩和在家庭生活中的茫然困顿,也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增色不少,使人物性格显得更加多元化。在小说主题表现方面,前后两个场景中,酒店观众对马里诺的冷漠和家人对马里诺的关心的对比,还可以使人们联想到世态的炎凉,也可以使人联想到作者对以马里诺为代表的社会底层人民的态度和对社会的批判。在艺术手法方面,虚幻的影子表演和真实的生活对比,不仅增强了艺术的真实性,也增强了作者批判现实的力度。

【高考语文解题技巧】高考语文解题指导:如何有效解答高考语文探究题

https://m.oubohk.cn/yuwen/360189/

推荐访问: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改革 高考语文时间

扩展阅读文章

学科高考热门文章

学科高考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京ICP备15015689号 返回顶部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